靖丰三年第一期《大宋月报》一经推出便引起巨大轰动,皇帝亲笔所书的 “招贤书” 在民间引发了热烈讨论。 “招兵令” 的颁布也让百姓们的目光聚焦于此,其中关于免田赋的条款,更是深受百姓欢迎。 按照规定,家中若有一人当兵,最多能享有十五亩田地的免税赋待遇,一年下来,光是免掉的田赋就相当于十块半银钱,再加上当兵者每月最低还有一块二银钱的月俸,如此算来,一人当兵便足以让一家人过上不错的日子。 所谓皇帝不差饿兵,赵立庆就是要先提高军队的待遇,当士兵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提升,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无疑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人们心中对于当兵这件事的固有看法。 紫宸殿内,皇帝与枢密院的四位正副使以及兵部、户部的两位尚书围坐在圆桌旁,商议龙卫军退役老兵的安置事宜。 枢密副使富弼翻开面前的文书,启奏道:“官家,此次龙卫军连后勤人员皆算在其中参与退役安置,其总人数达十二万有余。经各师汇报统计,共有八万四千五百多人申请退役,近乎占总数的七成。其中军官有二百多人,最高军衔者为营长。” “嗯,比朕预料的多了一成。那这些将士们依其所申请的去处,都能得到妥善安置吗?” 赵立庆将目光投向韩琦询问道。 韩琦扭头看向曾公亮,曾公亮赶忙翻开自己面前的文书,回禀道:“官家,有四万五千三百余将士申请回乡。‘四海贸易’所提供的四千个名额未能招满,仅三千两百余名将士提出申请。另有一万五千多人申请加入家乡的监管卫,余下的两万一千多人则表示准备加入‘汴京卫’,两百多军官也基本都要留在‘汴京卫’” 听完这些汇报,赵立庆心中满是感慨:“这些将士们为国戍边多年,虽每年皆会批准一些人回乡探亲,可他们大多三十多岁了,至今仍有不少人未成家。如今他们选择回乡种地,倒也在情理之中。户部可算出安置所需的费用了?” 吕惠卿早已将统计文书捧于手中,回应道:“官家,若给每个选择回乡的士兵发放三年的俸禄补贴,四万五千三百多人加上前往‘四海贸易’的三千两百多人,共计四万八千五百余人,共需发放二百九十万两千多元。后续五年免田赋,大概需免税近五百万。” “吕尚书,朕向来不过问户部有多少家底,你刚上任不久,应当有盘点过账目吧?户部现今有多少钱?” “回官家,账上有四千多万。” 赵立庆微笑着说:“尚可,那就将补贴改为发放五年的俸禄吧。” “是,官家。” 吕惠卿拿起炭笔,低头在文书上勾画了几笔,“官家,如此一来,便需发放将近四百五十万。” 赵立庆略带伤感,感叹道:“近五万人为国家贡献了十数年,如今退役回乡,朝廷总共拿出不到一千万便将此事打发了,而且数年后他们还需向朝廷纳税。” 杨文广亦是枢密副使,一直静坐闭目养神,听到皇帝的感叹后睁开双眼说道:“官家,这些将士已然赶上了好时候,往昔他们回乡可是还要忍饥挨饿的。” “是啊!” 韩琦紧接着道:“官家不必如此感怀。有此待遇,将士们已然对官家心怀感激了。” 赵立庆懒得回应韩琦,心中暗自嘀咕:你一年拿两万,也没见你嫌多。随后将目光转向王韶,“王尚书,那要加入‘汴京卫’的两万多将士,想必都会把家属接来,城东的房子已建好多少了?” 王韶参加如此级别的会议显得有些惶恐,连忙答道:“官家,已建好一万多套。” “嗯,朕让秦良居中联络‘四海贸易’,务必在将士们接来家属之前,建成两万多套房子。” 王韶站起身来,躬身说道:“是,官家,臣必定完成此差事。” 赵立庆摆手示意他坐下,扭头看向韩琦,“韩相,还有什么问题吗?” “官家,加入监管卫的将士是移交给监管司,还是由枢密院接手?再者,那两万多的‘汴京卫’要如何安排职责呢?” 韩琦问道,毕竟这关乎两支军队的控制权归属问题,他必须要问个清楚。 “要加入监管卫的就直接移交给监管司。” 赵立庆微微蹙眉思索片刻,“至于‘汴京卫’,就等将士们回乡接回家人后再作安排吧。” “是,官家,臣明白了。” 韩琦心中暗自嘀咕:这苏轼以后手里直接管着三万多兵,比自己这枢密使都厉害了。 赵立庆站起身来说道:“好了,诸事皆已安排妥当,就依照方才所说的去办理吧。” 众人躬身行礼,齐声说道:“是,官家,臣等告退。” 待众人离去后,赵立庆踱步到御座坐下,喊道:“把申请加入‘汴京卫’的军官名单拿来。” 女官苏婉容很快就把一份名单就呈到皇帝面前。 翻看着名单,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龙卫军最早的那批人,赵立庆还能想起来一些人的长相,甚至还能记得他们的外号,这支以后专门守卫汴京城的军队,是不可能让别人来控制的,只能由自己来掌握。 赵立庆把名单递给苏婉容,“抄一份给军情卫,让朱进详细调查一遍。” “是,陛下。”苏婉容接过名单,很快就抄写完,走到门口递给太监林桧。 翌日,苏轼匆匆赶至紫宸殿,“官家,臣方才接到枢密院的文书,让监管司接收一万五千余退役老兵。” “子瞻,先坐下再谈。” 赵立庆示意他到圆桌那边去。 “谢官家。” 苏轼落座后,神色略显惶恐,问道:“官家,您上次提及要给监管卫加人,臣未料到竟会如此之多。” 赵立庆微笑着说道:“朕觉得人数还太少,即便加上这些,也不过三万余人罢了。” “官家,那该如何安排这些人呢?” 苏轼未曾在军队中待过,对此着实有些犯难。 “你可将这三万多人依地域分别造册,把他们全部分配至各自家乡所在的省。倘若有些省人数较多,便分配至附近的省,但对于分配至外省之人需发放补贴,距离越远,补贴则越多,各省分配的人数尽量保持均衡,人数差异不要过大。” 苏轼领会了大概意思,说道:“官家,如此一来,每个省差不多也就一千多人,确实不算多。” “随后将人员名册抄送一份至户部,朕会命户部依名册给每个人在银行办理存折,往后他们的月俸便由户部直接发放至存折上。” “如此安排甚好。” 这样一来能为监管司省去诸多事务,苏轼自然欣喜。 “朕还命兵部采购了一批军装,样式与龙卫军相同,只是颜色为深蓝色。往后监管卫便需统一着装。” 就在赵立庆为了老兵退役安置,忙的不可开交之时,收到几个使者即将到达汴京的消息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老派小说网【l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宋出了个武皇帝》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