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到赵安小小的人儿却说出了如此正式的誓言,一个个的也停止了私语,开始仔细思考起来。 过了一会儿,一个粗犷的声音响了起来。 “赌了,我们赵家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读书的苗子,要是不赌一把,以后有什么脸面下去见祖宗,谁知道赵家下个读书苗子啥时候出,要是成了以后我们赵家也是书香世家了,不就是一点积蓄嘛,赌了。” 说话的是赵安的二伯赵银,这时赵安的父亲赵石也连忙大声说到“几位哥哥,赵安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如果赵安不能在二十岁以前考上秀才,家族就不用管我们五房我们也没脸再从家里分财产。” 听到赵银和赵石都表态支持,赵金,赵铜,赵铁也都选择了支持,就这样赵家统一了思想,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全家优先保障赵石科举。 有了全家的支持之后,赵安也不再藏拙,开始了展示自己的不平凡。 第二天赵安和父亲赵石一起去姥爷那里学习的时候也展示了一下自己真实的学习水平,然后拿了些四书五经回家学习,表示自己以后不会再每日的过来,会隔一段时间过来一次,姥爷也同意了赵安的请求。 在临别之际,赵安向姥爷问出了自己压抑了很久的问题,今年是哪一年,姥爷回答到“今年是万历48年。” 听到这句话的赵安顿时吃了一惊,边回家,边开始在脑海中搜寻自己脑海中为数不多的历史知识,首先赵安确定了自己在明朝,万历作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点他还是知道的。 但是他随后又紧张了起来,没有记错的话吧,万历好像就只在位了48年,现在已经是七月份了,看来万历皇帝快死了呀。万历死了之后是哪个皇帝他不记得了。 但是赵安并没纠结这个问题太久,在他看来,只要不是崇祯就行,要是崇祯的话大明朝就快完了,自古以来就是活在改朝换代时期的百姓最难熬。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这句话直观的反映了乱世百姓的凄惨,要是崇祯的话赵安还真不一定敢保证自己能平安长大,毕竟张献忠屠川的传说太过恐怖。 自己下个月就要满六岁了,应该可以准备童生考试,毕竟科举考试是没有年龄限制的,至于怕考过后惊世骇俗那也不至于,毕竟张居正这个牛人已经创下了七岁考过童生,十二岁考上秀才,十六岁中举人,二十三岁中进士的记录。 就算赵安是一个穿越者,他也没有信心打破这个记录,唯一有信心的就是破了他考过童生的记录,至于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这个记录他是真没信心。 而对于考中进士,赵安就更没有信心了,毕竟科举这个东西,前期或许努力有用,但是后期必然是天赋大于努力的。 就像后世的某位十全老人,酷爱写诗,据说写了四万多首诗,但是没有一首广为人知的,而李白随便的一首《赠汪伦》就脍炙人口。 由此可见有些东西天赋确实是大于努力的,赵安对此十分的有自知之明,不会给自己定下太过于不切实际的目标。 在赵安看来中个举人就行,就算不能做官,利用举人的身份去结识一下当地的豪强,做点生意然后多买点土地把赵家从一个山村小地主,变成当地的望族。 然后在享受一下生活就可以了,与其把过多的时间用在科举上蹉跎岁月,不如随其自然。 当然了赵安也不是完全的咸鱼,打算考中举人后就直接放弃科考,在考中举人后他也会继续参加会试,但是不会在连续失败之后还坚持去考,而是会及时的把自己的主要精力从科考中解放出来。 就这样边走路回家边思考,赵安和赵石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看到赵安回了家,正在织布的赵王氏立马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去给赵安端了杯蜂蜜水,还问赵安饿了没有要不要吃点东西,而一旁的赵石就被忽视了。 赵安这一世的母亲王玉竹,是个非常传统的中国女人,平时恪守三从四德,并不参与家里的决策,一心只想着收拾家务,和完成丈夫的各种交代,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不涉及自己的儿子,只要是涉及自己的儿子那么一切都会以自己的儿子为重。 对于赵安这个唯一的儿子,可谓是宠到骨子里了,从小赵安对赵王氏的各种要求,只要是能办到的,赵王氏都会同意。就算是办不到的,赵王氏也会想办法代替一些,都说慈母多败儿,要不是赵安两世为人,说不定真会被宠坏。 当然这一切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赵王氏十六岁嫁到的赵家,整整十年没有怀上孩子,好不容易生了个儿子自然无比的宠爱。 赵安也十分享受母亲的宠爱,毕竟爱与被爱都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需要,赵安对于自己的父母亲人也充满了爱,所以他希望带给家人更好的生活,而他选择的方式就是科举,所以赵安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的考取功名。 喝完母亲给自己端来的蜂蜜水,赵安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看起了带回来的书籍,而赵石也出去干起了农活,在农村总有干不完的农活,特别是没有除草剂的年代,地里的杂草一不留神就多过了庄稼。 再加上没有化肥和高产的种子,使得现在农作物的产量远低于后世,以水稻为例,赵家村现在水稻的亩产量一般也就一百到两百斤左右,而后世的水稻亩产过千斤并不是什么难事。 赵安仔细回忆了一下姥爷给自己讲的童生考试过程,一般来说忠柱县每年的县试时间是在二月份,考试前的一个月就会张贴公告,公布具体考试时间并下发到所属的各个乡镇。 这时候打算考试的考生就要开始做应试的准备,首先是要填写“亲供”,其中包括考生的姓名、年龄、籍贯、体貌特征,以及家庭三代的人员背景(类似现在的政审)。 接着,考生还需要找到四个与你一同参加考试的人,五个人互相担保不会作弊,一旦作弊五个人连坐。 最后还需要找到一个县里的癝生(优秀的秀才),给自己证明,证明自己所提供的的信息属实。 这样才算是有了考试的资格。 而到了考试的那天,你要带着提前准备的考试工具,经过搜身进入考场,在验证信息后领取考卷,最后由替你作保的那个癝生确认后,才可以进入座位答卷。 考试通常会有四场或者五场,每场考试人数依次减少,考试的内容包括经文,诗赋,骈文。 忠柱县不算人口大县,所以每年参加考试的人在四百人左右,而每年录取的童生只有二十名,百分之五的录取率,堪比后世高考的985和211考试难度。而这仅仅是科举考试的第一步。 科举之难可见一斑。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老派小说网【l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