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谕在车站买了一本最新的科学杂志,翻了翻后说:“狄拉克的博士论文已经发表了。”</p>
“狄拉克是谁?”薛定谔问。</p>
“剑桥的一名博士生,”李谕说,“看这篇论文,他应该会成为继薛定谔教授、海森堡博士之后,又一个提出完整而自洽的量子力学理论的人。”</p>
“又一个?”</p>
薛定谔立刻拿过杂志看起来,“博士论文名字竟然就叫《量子力学》,这个学生傲气很足啊。”</p>
“而且隐隐可以看出来,狄拉克很想让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进行融合。”李谕说。</p>
“哦?”爱因斯坦听到这一句评价也忍不住端详起论文来,过了一会儿说,“难以置信,又是一个博士生!这几年真是人才辈出。”</p>
李谕说:“量子力学本身在急速发展,人才方面自然也是井喷,称得上是第一个理论先于其实际意义的物理理论。”</p>
貌似很多年后,狄拉克自己还在一本叫做《物理学的方向》的着作中说过:</p>
“量子力学是一个游戏,一个人人都能玩的很有趣的游戏。一旦某人解决了那些小问题里的一个,他就可以写一篇文章出来。在那些日子里,任何一位二流物理学家都很容易做出第一流的工作。以前从来没有过如此辉煌的时光。现在,对于一位一流的物理学家来说,要做出二流的发现也是很困难的。”</p>
-——</p>
抵达柏林大学后,几人先来到普朗克的大办公室,虽然他退休了,但还要以荣誉教授的身份继续待在此地。</p>
“期待你的加入,薛定谔教授。”普朗克说。</p>
薛定谔诚惶诚恐:“尽我所能!”</p>
“我正在阅读你的论文,”普朗克说,“真是太奇妙了,再次看到经典又熟悉的波动方程出现在量子领域,我甚至感动得像一个孩子聆听长期使他困惑的谜语的谜底一样。”</p>
“恐怕这个谜底还半遮半掩。”薛定谔说。</p>
“是的,我看了李谕的那篇文章,依旧没有绕开概率这个幽灵。”普朗克说。</p>
李谕笑道:“幽灵明明是教授您放出来的。”</p>
“但是它早就脱离了我的控制。”普朗克说。</p>
普朗克接着带薛定谔见了见柏林大学物理系的几位教师。</p>
目前的柏林大学在物理方面的师资力量很强,除了普朗克和爱因斯坦,还有能斯特、劳厄、迈特纳等大牛,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从热力学到原子物理学都有讲授,——只有爱因斯坦没有固定教学任务。</p>
然后有一场面试前的讲座。</p>
“你确定就穿这一身衣服?”普朗克问。</p>
“有什么不妥吗?”薛定谔说。</p>
“柏林大学的教授讲课都穿西服之类的正装。”普朗克说。</p>
薛定谔摸了摸自己的夹克:“这一身也很正式,我在苏黎世大学就这样。”</p>
“好吧,”普朗克说,“你果然和爱因斯坦在礼仪方面很相近。”</p>
说起来,薛定谔的讲课水平很高,在二十世纪初一众物理学大神中,估计最少也能排进前三。柏林大学选他来做理论物理学教授,应该也看中了这一点。</p>
不过薛定谔在衣着方面的确不拘小节,不仅上课,就算是去索尔维会议这种很正式的学术论坛,他也是相当随便,还因此被最看重礼仪的狄拉克批评过,——谁叫狄拉克来自英国哪。</p>
柏林大学里有个很有名的例子:薛定谔某次没有准时出现在课堂上,学生们就展开了一次搜索活动去找他,结果发现是保安拒绝让这位邋遢的“招摇撞骗者”进入校园。学生们好不容易才让门卫相信他的确是薛定谔教授先生,而学生们正在等他上课。</p>
——</p>
简单的面试后,薛定谔便要赶紧前往美国开一系列讲座,李谕也顺便返程。</p>
美国人肯定是相当欢迎欧洲的大咖到访,一下子给薛定谔安排了三十多场演出,那些名校几乎要转个遍。</p>
薛定谔顿时有点头大:“看来这钱也没那么好赚啊!”</p>
随着他的一圈演讲结束,美国的物理学界几乎因此达成了一种共识:波动力学就是最好的量子理论版本。</p>
海森堡、玻恩等人知道了一定会很不服……</p>
李谕早就在美国名校演讲了好几轮,所以没有陪同,而是直接去了纽约,找到摩根家族的白星航运公司买了几艘有些旧的小轮船,付钱让他们托运去上海港。</p>
自己则沿着铁路先到了西海岸。</p>
离开前,李谕参加了一场美国天文学会在威尔逊山天文台举行的年会。</p>
会长海耳给李谕安排了一场演讲,主要是讲讲大家比较感兴趣的白洞、暗物质等等。</p>
这些已经算是比较常规的东西,李谕在欧洲也讲过几次,而美国这边的科研氛围相比欧洲轻松一点,就当给大家聊天了。</p>
海耳听完后说:“您的意思是,如果人要通过白洞,很可能超过光速,所以其实它并不可能存在?”</p>
“目前的理论能够推断的就是这样子,”李谕说,“迈克尔逊教授也在场,您一定明白这代表什么。”</p>
迈克尔逊说:“我测量了一辈子光速,还从未见过光速发生改变。”</p>
李谕说:“就算超光速存在,它也必定不能携带信息。”</p>
随后,海耳又展示了一些天文台的观测成果,主要是关于银河系一些恒星速度的测量,可以看作是佐证暗物质存在的证据。</p>
虽然在理论物理方面不如欧洲,老美这边还是有钱搞一搞口径更大的望远镜的。估计他们也是想借此作为科学的一个突破口吧。</p>
有时候想想,二十世纪初的老美和一百年后的中国真是很多相近的地方。二十世纪初老美成了最强的工业国,一开始在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落后于欧洲,但几十年后就在资本的推动下超过欧洲了。</p>
中国好像也在走这条路。</p>
海耳讲完后,哈勃又展示了更多的红移照片,也是个欧洲人没有太关注的领域。</p>
哈勃下场后,李谕又看到上去了一个年轻人,名字叫做罗伊,他的演讲题目是“关于更加精准的一种干涉仪”。</p>
李谕对这个领域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是测量光速的。</p>
坐在他旁边的迈克尔逊却越听越震惊。</p>
罗伊讲完后,会长海耳说:“下面有请科学院院长迈克尔逊先生上台!” 迈克尔逊缓缓站起身,看了眼手里的演讲稿,最终还是放在了身前的小桌子上,并没有带上讲台。</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老派小说网【l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