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改变社会风气,灭掉滋生毒瘤的土壤,还必须改变人员结构,使靖安回归到一个正确的轨道。
“姥爷,还有人愿意来不?”刘大双问。
“有几个,不过拿不准主意,先看看他们过来咋样。你可得说话算话,对人家好点,要不我可丢不起这张老脸。”姥爷笑呵呵地说。
“您放心,房子,地都安排好了。您跟着一起去看看。”刘大双拍拍胸脯。
专为关里移民盖的房子集中在一个区域,一排排都是土砌的平房,和靖安其他人家差不多。
每户三间房,东西各一间,中间是厨房和半间小房,这是方便有些家庭儿女品种不同,可以分开居住。
家家有个小院子,也差不多有三分地,种点青菜,一个夏天够吃了。
“嗯!挺不错的,我大外孙子没给我丢脸。”姥爷挺高兴。
“姥爷,先让大家休息两天,然后可以到工厂上班,十八岁以上,不管男女都要,等下我让人把五百斤土豆送来。”刘大双热情的说。
“中!中!”姥爷连连答应着。
姚平治也介绍了几户过来,也有几户是自己找来的。
刘大双感觉速度太慢,这样下去,一年也来不了一百户,离他预计的差很远。
还有两三个月,中东铁路就通车了,但按照历史上的统计,关里来开荒的人基本上都是定居在了铁路沿线。
可靖安没通火车呀?刘大双想着要做做广告,宣传一下他的优惠政策,多吸引人来。
电视没有,网络没有,去哪里做广告呢?
刘大双想起小时候电线杆子上,厕所里,墙壁上贴满了“老红军”专治x病的广告。
大家都当笑话看,结果几十年后,全国到处都是这些“老红军”办的现代化医院。
这说明,电线杆子广告效果不错。
为了通俗易懂,便于传播,刘大双终于摸了一次笔杆子,苦思冥想做了一首诗。
奉天靖安县,
良田有千万,
一户三间房,
还送米和面。
自己吟诵了几遍,琅琅上口,不免有几分得意,这可比“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有文化多了。
让郭先生写了几百份,给县城里各个店铺都送了几张,让大家想办法送到关里去。就连姚平治那儿也送了一厚摞,让他想法送到关里贴大街上。
道理谁都懂,人多生意自然好,大家嘻嘻哈哈的也都当回事儿办了。
这是刘大双第一次写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史学家评论。
二十年后,靖安已经是东北中心大城市了,还有人念叨着这首诗来找刘大双要田,要房,要米和面。
因为没说有效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老派小说网【l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搞化学的不能惹》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