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现在他凭借自己超凡的记忆能力从宗族学堂脱颖而出,考过县试和府试。 但院试可是面试,到时候考官一问你师承何处,他说自己老师是个落榜的老举人和别人家老师是当地名门望族那能一样么!</p>
别说酒香不怕巷子深,那是酒足够香才有的待遇,不够香的酒恐怕一辈子也走不出那个巷口!</p>
倘若一开始他就接受命运的束缚,那这一生他也注定会被困在泥泞中无法挣脱,现实的残酷和贫困的家境足以击垮任何人。</p>
但范凌恒坚定不移的认为,命运从来不是人生的绊脚石,只有懒惰和不思进取才是个人的最大阻碍,身如蝼当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当有不屈之心。</p>
范凌恒不相信现在的大明有绝对的公平,就比如导致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唐寅,就因为一桩科举舞弊案痛失前程、终身禁止参加考试。</p>
他不知道这位才子是否真的作弊,但就拿这件事儿来说,科举考试中舞弊现象肯定不在少数。</p>
再加上童子试是由更县、府、州自行出题、本地考试,考场管理比起会试更加懈怠,甚至会出现枪手替试、考前泄题的情况发生。</p>
获得足够的名声,比如考中第一、获得案首、成为当地名人就是对他的一种保护,最起码不会出现试卷被人顶替的情况出现!</p>
既然已经处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杞人忧天是毫无意义的事!</p>
不公的规则束缚着他前进,但范凌恒知道,自己并非一无所有,他怀揣着改变现状的决心和乘风破浪、不辞艰辛的勇气而来。</p>
或许,还要再加上过往经历留给他的宝贵财富。</p>
他相信,他会跨过现在脚下的泥泞,化茧成蝶。</p>
心怀崇高,无畏风浪;熬过孤独,钟见晨曦。</p>
范凌恒成功说服老爹,留下范清耀一个人擦着眼泪嘴里不住的说孩儿出息了,推开院门,迈出了未来美好生活的第一步!</p>
那就是——去做账房先生!</p>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范凌恒想要去县学宫学习,摆在面前最现实的就是二十两银子的学费。</p>
经过昨天他在县里逛了大半天的调查结果来看,只有账房先生这个活适合他,高工资,一月最少二两银子;</p>
低风险,不是什么惹眼遭人忌的工作;</p>
节约时间——这一条只针对他。</p>
基础会计可是金融专业本科的必修科目,再加上竖式计算和阿拉伯数字,怎么着也比那些对着算盘闷头计算的老账房先生算的快。</p>
别人几天的活恐怕他只需要几个时辰就能完成,到时候多接几个店家的活,很快就能攒够上学的钱。</p>
范凌恒走到宗祠旁边那栋最豪华的建筑前驻足。</p>
这是范氏一族现任族长,范进孙子,范清儒的家,他家这栋民居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驷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p>
它以中间的大祠堂象征“车”,左右两边的房屋象征着拖车的“马”,整体格局就像一架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p>
范凌恒报上名字,说明来意,有下人领着去向偏厅。</p>
这是范凌恒第一次来族长家,既然要做账房先生,不如先看看宗族有没有什么需要,就他知道的宗族生意就有茶、盐、酒、米等,每年需要算的账目肯定不在少数。</p>
范凌恒独自坐在厅里,品着端上的乌龙茶,打量着族长家。</p>
虽然只是偏厅,但厅内的梁柱上装饰着木雕和石雕,雕功别具一格,配以漆画和嵌瓷等,展示范家实力,整个前厅看起来金碧辉煌,美轮美奂。</p>
透过窗子,可以看到飞檐画栋上绘制的花鸟鱼虫和飞禽走兽,梁柱架叠,层层推进,层次感极为分明。</p>
正在范凌恒感慨自家什么时候也能住上这种房子时,就见几个家丁前面开道,后面跟着个大腹便便、面色红润、留有长到胸口胡子的中年男人,想来这便是范清儒。</p>
“你是范清耀家的老二?还会算账?”范清儒一屁股坐下来,椅子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吱”声。</p>
“是的,大人,我想讨一份账房先生的差事。”</p>
“我给你本前些年的月账簿,你拿回家用几天时间复算一遍,看算的可准。”</p>
范清儒说话不急不慢,这种事儿他见的多了,认为自己有些能耐,想着讨份活计。</p>
都是范家人,只要算的大差不差,他不介意给面前这小家伙在账房留个位置。</p>
账本拿过来,范凌恒翻了翻,一眼看出这是四柱结算法,旧管(期初结存)、新收(本期增加)、开除(本期减少)、实在(期末结存)。</p>
公式是上期结余+新本期收入=本期减少+本期结存,根据公式加减乘除,可以计算上期和本期的财物收付情况。</p>
“族长大人,我不需要回家去算,给我笔墨,我一会儿就能算出来……”</p>
范清儒以为这又是个好高骛远,不知所谓的乡民,不耐烦的让下人把他带至书房。</p>
小子不知天高地厚,一会儿?他以为这是什么,这是个米粮铺一个月的账目!一个熟练的账房先生也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才能算完。</p>
书房内,范凌恒取来笔墨,旁边的算盘碰都没碰,直接在纸上用小学三年级学生都会写的竖式快速地把每日收支分别列出,再两两相加、相减……</p>
两刻钟后,范凌恒拿着算好的账簿递给下人。</p>
注1:</p>
科举一:</p>
选举之法,大略有四:曰学校,曰科目,曰荐举,曰铨选。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荐举以旁招之,铨选以布列之,天下人才尽于是矣。明制,科目为盛,卿相皆由此出,学校则储才以应科目者也。其径由学校通籍者,亦科目之亚也,外此则杂流矣。然进士、举贡、杂流三途并用,虽有畸重,无偏废也。荐举盛于国初,后因专用科目而罢。铨选则入官之始,舍此蔑由焉。是四者厘然具载其本末,而二百七十年间取士得失之故可睹已。</p>
科举必由学校,而学校起家,可不由科举。学校有二:曰国学,曰府、州、县学。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入国学者,通谓之监生。举人曰举监,生员曰贡监,品官子弟曰荫监,捐赀曰例监。同一贡监也,有岁贡,有选贡,有恩贡,有纳贡。同一荫监也,有官生,有恩生。</p>
《明史》志·卷四十五——卷四十七,科举一至科举三</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老派小说网【l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人在嘉靖,金榜题名》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