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门下。</p>
“这才几年,黄河的水位又抬上来了,清淤筑坝,势在必行啊,”工部尚书韩择木,今天来到了政事堂参与议事。</p>
中书门下,原本设置在门下省,后来迁往中书省。</p>
李琩所在的左卫府,距离门下省不远,但那个叫门下外省,真正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在皇宫之中,居太极殿东西两侧。</p>
东为门下,西为中书,居两省之要职,决举国之大事,这两个省是决策机构,比掌行政的尚书省高一个级别。</p>
韩择木平常是不会来这里议事的,但这次不能不来,因为工部对于专业性要求极高,李林甫牛仙客都是门外汉,只能请教人家。</p>
而韩择木这个人,就是历史上韩愈的族叔。</p>
眼下的黄河,水运系统受河流特性限制,并不发达,而且水位较浅,所以只有在夏秋雨水较多的季节,水位上涨的时候才能走船。</p>
黄河湍急,从上游的黄土高原带来了大量泥沙淤积,泥沙又逐渐沉降下来,致使河床不断抬高。</p>
日积月累,只能以抬高河堤的方式巩固河道,随着河床抬高一分,河堤便相应抬高一分,以至于黄河下游成了地上水,高出地面,成为悬河。</p>
“水位越高,沁水倒灌之下,黄河决堤风险愈增,”工部侍郎兼太子侍读吕向道:</p>
“眼下急需派遣干练之臣,治理黄河,否则漕运就会出问题,漕运牵扯国运,不可不预。”</p>
眼下已经入冬了,但是黄河的水位并没有下去多少,高于常年,这不是好现象。</p>
而沁水发源于山西,从太行山流下来,本来就是倒灌黄河,如果黄河水位不降,那么决堤的风险相当大。</p>
毕竟黄河在2500年的历史文献记载中,单是下游决堤,就高达1500次,平均每四年一次。</p>
“那么应该如何治理呢?”李林甫问道。</p>
韩择木道:“黄河筑坝,永济渠清淤,同时进行。”</p>
永济渠是杨广修的南北段大运河,因担心水量不够,所以引入沁水。</p>
隋朝的工匠们也担心沁水倒灌会对黄河产生影响,所以其在开挖之时,将沁水分流为多股,缓慢注入黄河,以减轻黄河水位压力。</p>
但是现在,朝廷过于重视江南漕运的通济渠,忽略了河北漕运的永济渠,以至于永济渠淤积过高,抬升了黄河水位。</p>
李林甫眉头紧锁,盯着桌案上的黄河水图,他作为首相,自然对治理黄河也是下过一番功夫研究的。</p>
大方向是了解的,只不过对于具体施工步骤,不甚熟悉。</p>
这已经够可以了。</p>
“清淤要慎重啊,”李林甫缓缓道:</p>
“永济渠的水位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高度,过高,倒灌黄河,过低,海水倒灌,此等大事,不容小觑,必要精通河道之大匠,方能履任,诸位可有合适人选?”</p>
筑坝相对于清淤,要简单一些,抬高黄河两边的河堤即可,但是清淤是非常复杂的,每一条河流都有其独特的水性,要因地制宜。</p>
“李齐物回来了,”韩择木道:</p>
“怀州,太行雄峙于北,沁水横贯其中,李齐物为任怀州刺史三年,熟悉沁水水性,可为都水使,负责清淤,至于筑坝,让韦坚去吧。”</p>
李林甫微一错愕,心知韦坚在背地里已经打通了所有关节,眼下谁都在举荐他。</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老派小说网【l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杀死李隆基》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