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个人站出来的时候,在场包括袁绍在内的许多人的脸上都面露喜色,而此人正是国渊。</p>
国渊,字子尼,乐安郡盖县人,而他是大儒郑玄的弟子。</p>
此时的郑玄还处于党锢隐居状态,正在融合今古文经学潜学的阶段,还未融合成功,所以他的学生国渊自然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今文经学支持者。</p>
所以今文经学派的人看到这么一个大佬的弟子站出来,自然大喜。</p>
而袁绍欣喜是因为他没想到国渊也来到了他的文会。</p>
不过不同于其他人,袁绍对他的印象,停留在未来。</p>
曹操的屯田制就是此人推行的,他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就让百姓接受了“屯田”,属于一个不可多得的内政型人才。</p>
此时的国渊尚且年少,又是从于郑玄这样闻名天下的大儒,所以他的脾性中不乏桀骜之气,只听见他高声讥讽道,“古文尚书真假尚未知否,有何可辩之处?”</p>
这句话的杀伤力得从《尚书》的起源来分析。</p>
当时秦始皇下令焚书的时候,济南有一个名叫伏生的人,他本来是秦朝的博士,一听到焚书的诏令,就把《书》藏在了墙壁里,战乱期间他流亡在外,直到汉定天下后才返还家中。那时候,私藏书篇散失了数十篇,只剩下二十九篇了。他担心书篇遗失,在家乡人之间传播。</p>
文帝知道后,想召他入朝。但那时他已经九十多岁了,文帝又派晁错向他学习。伏生所传《尚书》都是弟子们用当时的隶书写成,这就是所谓的《今文尚书》。</p>
在汉武帝时期,五经十四博士的时候,《尚书》又立了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家,但古文尚书只有一家。</p>
至于古文尚书的来源,之前提过,就是孔子老家墙壁翻出来的。</p>
似乎每个人藏书的位置都是墙壁里面,就连梁冀藏自己私生子也是藏在墙壁里面,似乎墙壁在古代是个很好的藏东西地点。</p>
当然这只是吐槽,书归正传,从孔子老家剩下的《尚书》要比伏生留下来的多了十六篇。</p>
这十六篇就是关键所在。</p>
之前谈过这个问题,刘歆从皇家图书馆掏出来很多的文章,都是当世人从未见过的文章。</p>
别说看过了,连听都没听过,更别说辨其真假了。</p>
相对于《春秋》的几个学派解读意思不同、互相攻伐,《古文尚书》这种“无中生有”的行为就有些宽泛了。</p>
多出来的十六篇文章都没见过,你让今文经学的学者怎么辩?</p>
于是每逢《尚书》辩经,吵到难分难解之时,就会演变成大型阴谋论现场:</p>
“你那些书都是假的,刘歆伪造的!”</p>
“你那些书全是记性不好的老头儿汇总的!”</p>
“假的,刘歆伪造的!”</p>
“老头儿,记性不好的老头儿!”</p>
“刘歆!”</p>
“老头儿!”</p>
两股不同的声音像小学生吵架一样,来回绕着这两点吵,然后开始为自己的阴谋论填充历史依据,有找不到历史依据的时候,像某些论文自己编造数据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p>
只是,在座各位士人显然都没有料到,这次《尚书》的辩经环节进展这么快,竟然直接跳过了前戏,来到了最后一个环节。</p>
不过,这样也好,直接套公式就行了。</p>
经常参加《尚书》辩经的士人们早对这一套流程熟记于心了,只见......</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老派小说网【l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五世三公》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