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汉主李寿,收到赵主的来信,竟然喜出望外,立即派遣散骑常侍王嘏、中常侍王广,快马奔赴邺城,与赵国订立约定。龚壮曾呈上密封的奏事,劝李寿归附东晋,李寿不肯听从;到这时又谏阻联合赵国,李寿仍然不听;并且大规模修造军舰,储备粮食,修缮铠甲,准备东下。一方面命令尚书令马当担任六军大都督,调集军士七万多人,一同到东场,由李寿亲自前往检阅,并下达文书向众人宣誓,大致说“吴会的残余势力,长期逃避上天的惩罚,如今将要大规模出动百万大军,亲自实行上天的讨伐”等等。小人得志,往往大言不惭。等到军舰建造完成,便分别装载水师,停靠在成都城下。李寿登上城墙俯瞰,只见船帆遮蔽了太阳,车轴纵横于江面,不由得露出骄傲的神情,扬扬得意。偏偏群臣大多与李寿心意不同,相继劝谏阻止说:“我国地域狭小兵力单薄,只能够自守,不应该进攻。而且吴会地势险要路途遥远,更不容易谋取,一动不如一静,希望不要被赵国所误导,自己陷入危机。”李寿愤怒地呵斥道:“上天给予却不获取,反而会遭受灾祸,如今赵国想要和我平分江南,正是上天赐予我朝的机会,为什么不去?”广汉太守解思明,再次向李寿反复陈述,极力说明利害关系,李寿始终不相信。直到龚壮上书恳切劝谏,说与胡人相通不如与东晋相通,并援引借虞国消灭虢国的事例来告诫李寿,李寿还是认为不对。又经过群臣叩头坚决抗争,这才停止商议。众人都高呼万岁。</p>
李寿有旧将李闳,之前被东晋抓获,找机会逃到赵国。李寿向赵国写信,请求遣返李闳。信中称石虎为赵王石君,石虎不免不高兴,交给朝廷商议。中书监王波进言道:“李闳曾经一心想着故国,以死发誓,倘若陛下遣返他回蜀汉,使他感恩,理应率领宗族,归顺王化,就算不如我所料,我国将士众多,何必留这一个人?如今李寿已经自称尊号,僭越占据一方,如果我们用制诏,他必定不接受,不如送给他国书,显示我们的大度,免得有违逆的言论,这也未尝不是怀柔的计策。”石虎的心意这才释然,遣送李闳回去。恰好挹娄国进献楛矢,王波说可以转赠给巴蜀,让李寿知道我国威服远方之人,石虎也依照他的建议,因而派遣使臣偕同李闳前往蜀地,送去楛矢。等到使臣返回赵国,禀报说李寿并未称谢,并且在国内下令说:“羯族的使者来到朝廷,进献楛矢。”于是石虎大怒,罢黜王波,让他以平民身份任职。不久凉州牧张骏,派遣别驾马诜到赵国,进献地方特产,石虎很是高兴,看到送来的文书,言辞多有傲慢。石虎转喜为怒,就想要斩杀马诜。完全是喜怒无常。侍中石璞说:“如今对陛下来说大患,莫过于江东,区区河右,有什么重要的?现在如果斩杀马诜,必定征讨张骏,出兵向西攻掠,无暇向南征讨,建业的君臣,反而能够苟延残喘,难道不是失策?况且凉州这一个角落,就算战胜了他们,也不足以显示威武,不能战胜反而会被四周邻居耻笑,倒不如格外优厚地安抚,让他们改变想法谢罪,如果他们执迷不悟,再去征讨也不迟。”石璞和王波倒是同一类人。石虎于是以礼相待马诜,就让他回去。</p>
忽然听说燕兵有入侵的消息,于是大力防备,集结五十万兵马,准备一万艘船只,从黄河通往大海,运送一千一百万斛粮食到乐安城,并且从幽州东到白狼山,大规模兴办屯田,搜刮百姓的马匹,得到四万多匹,在宛阳大规模阅兵,为攻打燕国做准备。哪知燕王慕容皝已经探知石虎的谋划,秘密与各位将领商议说:“石虎一心关注乐安城,总认为那里防守重重,坚固得像金属和汤池一样,至于蓟城南北,必定没有防备,我们现在从小道出发,趁他们没有防备,攻破他们的物资储备,才不会被他轻视啊。”说完就整顿率领各路军队,从蠮螉塞攻入赵国境内,接连攻破各个戍守之地,直接抵达蓟城。幽州刺史石光,拥兵几万,不敢出战,只是关闭城门据守。燕兵转而渡过武遂津,奔赴高阳,沿途焚毁物资储备,抢掠迁徙幽冀三万多户然后返回。石虎听说燕兵入境,急忙准备整顿军队对抗,一时来不及召集齐全,只好拖延几日。等到兵马集结,燕兵已经满载而归,石虎这才知道慕容皝有智谋,倒也不敢轻易出兵了。慕容皝领兵回国,因为之前派去的刘翔等人,还留在江东,没有返回北方,于是再次给晋朝中书监庾冰写信,指责他忘记仇恨误了国家,大致内容是:</p>
您凭借着皇后家族的亲近,舅舅的亲昵,总揽机要,决定帝王的诏命,同时拥有各位将领和州司的职位,兄弟广泛分布,在京城显著地存在,自秦汉以来,达到显赫的极点,哪有像这样的呢?在我看来,如果功成事成,必定能享有申伯那样的名声,如果不能成功,不免会有梁窦那样的下场。每每观看史书传记,没有不宠信放纵母族,让他们掌权扰乱朝廷,先有特殊的功勋,不久就有失败的牵累,正所谓喜爱他们恰恰足以成为祸害。我曾愤恨历代的帝王,没有完备的防范萌芽最终宠爱的办法,为什么不以一个封邑,让藩国相互继承,如同周朝的齐国、陈国?这样就能永远保持南面的尊位,哪里还会有被罢黜羞辱的忧患呢?窦武、何进,虚心善良,天下归心,虽然被宦官所危害,天下为之嗟叹悲痛,仍然能够行为不骄纵,为了国家而亡身。如今天下有倒悬的危急,中原逃亡僭越叛逆的贼寇,家中有流血的仇恨,人们有复仇的愤恨,怎能安枕逍遥,高雅地谈论终年?我虽然德行微薄,过多地承蒙先帝授予列将的职位,凭借几个郡的百姓,尚且想要吞并强大的敌人,因此从近来至今,交锋作战,一时从事农耕,三时用于作战,而军队还不疲惫,仓库还有余粮,敌人一天天畏惧,我国的疆域一天天扩大。何况王者的威严,堂堂的气势,怎么能相提并论?为什么不自我振作,反而被胡人嘲笑呢?传书上说:“畏首畏尾,身子还能剩下多少?”希望您考虑此事!</p>
这时江东的君臣,对于燕使请求封爵的问题,议论了一年,还没有决定。燕使刘翔,争论了好几次,晋廷总是借口旧制,说大将军不在边地,异姓不封王,刘翔得不到所求,所以滞留不走。直到燕王慕容皝写信责备庾冰,庾冰很是惭愧害怕,于是与中书令何充商议,不如封慕容皝为王。何充曾经与刘翔会面交谈,刘翔直截了当地对何充说:“天下动荡,已经将近三十年,宗庙社稷成为废墟,百姓生灵涂炭,这正是朝廷日夜忧心操劳,卧薪尝胆的时候。我羁留一年多,每次看到各位在江东宴饮安乐,以奢靡为荣,以放纵荒诞为贤,试问这样下去,怎能尊奉君主救济百姓呢?”应该被揶揄。何充听了刘翔的话,也觉得羞愧。因而与庾冰联名奏请,请求封慕容廆为大将军、幽州牧、大单于、燕王。成帝下诏依照提议,刘翔既然得到诏书,就入朝辞别。朝廷旨意又授予刘翔为代郡太守,刘翔坚决推辞不接受,叩头快步走出,当下与晋臣等人告别,整理行装启程。公卿等人在都门饯行,设宴尽情欢乐,刘翔感慨地说:“古时少康复兴夏朝,凭借一成一旅,尚且消灭有穷,勾践称霸越国,凭借三千甲盾,最终消灭强吴,杂草尚且应该尽早铲除,何况是国仇呢?如今石虎、李寿,一心想要吞并,王师即使不能肃清北方,也应当图谋巴蜀,一旦石虎率先行动,向西吞并李寿,占据有利地形来逼近东南,即使有智谋之士,恐怕也难以妥善处理了。”这是有志向的人的言论。中护军谢广,当时也在座,撩起衣服起身响应道:“刘君的高论,确实符合我的心意,应该大家共同努力。”不久饮酒结束撤去宴席,刘翔等人离开,晋臣等人当然散去。</p>
才过了几天,忽然宫中传出大丧的消息,原来是皇后杜氏,患病去世,百官相继入宫吊唁,无需赘述。杜后在位六年,没有子嗣,享年只有二十一岁。当时三吴地区的女子,都簪戴白花,好似白色的柰花一般。相传是天上织女去世,因而穿着素服,哪知正应在杜后身上。成帝下诏办理丧事,一概从简,应该修筑陵墓,但求清扫干净,不得滥用涂车和刍灵。又禁止远近派遣使者吊唁赠送财物,等到下葬完毕,一概让臣民脱去丧服。追谥杜后为恭皇后。杜后去世后,宫中要算周贵人最受宠眷,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叫丕,次子叫奕。后面会有表述。</p>
好不容易过了一年,元旦正值日食,都城的人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又过了半年,成帝身体不适,竟然停止上朝。王公大臣,都到宫门请安,没想到有中书的符敕颁发出来,说不得擅自接纳宰相,众人不禁脸色大变。中书监庾冰,却神色不变,缓缓说道:“这敕令从哪里来的?我居中书之位,一点都不知情,可见这是假的。”当下入宫质问,果然没有这样的敕令。庾冰只是告诫属吏,此后务必谨慎,不必追究过去,所以众人的疑虑都消除了,局势像往常一样稳定。庾冰很能顾全大局。等到入宫谒见成帝,见成帝病已危重,打算请求立琅琊王司马岳为继承人。司马岳是成帝的同母弟弟,只比成帝小一岁,庾冰因为成帝的两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就是丕和奕。所以想要立年长的君主。中书何充在旁边,私下对庾冰说:“父子相传,是先王的旧例,如果嗣立皇弟,怎么处置幼子?”庾冰回答道:“强大的敌寇逼近,国家尚未安定,如果再立幼主,怎么支撑国家呢?”不久,成帝传召大臣,并托付遗命,除了庾冰、何充二人外,还有武陵王司马昱,是元帝的儿子。会稽王司马昱,是元帝的小儿子。尚书令诸葛恢,都到病榻前接受旨意。庾冰就请求立琅琊王司马岳。成帝点头,就让庾冰代拟遗诏,遗诏说:</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老派小说网【l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两晋往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