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派小说网

第22章 圣人言

皇极殿内,朝服熠熠,文武百官按品列序,分左右鼎立,宛如棋盘布局,静待圣驾。 崇祯未至,群臣间暗流涌动,私语交织成网。新内阁如孤岛,温体仁面带病容,孤影孑立,旁伴陕西归来的洪承畴,其东阁大学士之姿,与后方的杨嗣昌、陈奇瑜、卢象升等重臣,犹如星宿拱卫,各领风骚于文华、建极、督察等殿阁之间,皆自前线召还,风云再聚。 言语交锋,悄然分营,东林党与五军都督府勋贵,近若唇齿,朱纯臣更越界而立,与大理寺卿梁阳笑语盈盈,共谋时局。 杨嗣昌与温体仁,则不时以近事为引,对洪、陈、卢三位前线归将细述宫闱风云,崇祯圣意难测,令三人闻之色变,眉头紧锁,心绪难平。 须臾,紫禁城内,风云变色,崇祯帝紫金冠冕,龙袍加身,步伐沉稳自偏殿而出,面无表情,宛如寒霜降世。 群臣见状,顿时鸦雀无声,朱纯臣亦无奈归位,殿内复归庄严肃穆,静待皇恩浩荡。 \"朝臣列队,静候圣听,王承恩拂尘轻扬,御阶之下,一声'诸卿启奏',回荡大殿。 然三息已过,朝堂竟寂如深潭,无人应声,气氛陡转,微妙而紧绷,朱纯臣低垂首,嘴角勾勒一抹莫测笑意。 '既然诸卿缄默,便由朕来破冰。' 崇祯帝龙袍加身,眼神如炬,笑容中带着几分玩味,自龙椅缓缓道出。 '街巷间,举子激昂论政,商铺门扉紧闭,市井萧条,宛如空城。 更有宵小之徒,胆敢凌辱朝之重臣,此等行径,岂非将孔孟之道践踏于足下? 此乃尔等反对朕策之手段乎?' 崇祯之言,掷地有声,质问中夹杂着不可名状的讽刺。 近日来,崇祯帝心绪万千,目睹世事沧桑,王承恩、韩山河密报之内容,更是令其震惊不已。 试想我大明盛世,十七纪元之下,竟有群英荟萃,能引全国士子同气连枝,临街而呼;更不可思议者,竟能令京城乃至顺天、应天之地,商贾皆息,市井为之色变。 此等力量,非比寻常,实乃时代洪流中之一朵奇葩也。\" 简而言之,此乃学子辍学、商贾歇业、工匠停锤,更兼官吏弃职、尸位素餐、阳奉阴违之景,其声势浩大,较之三百年后五四风雷,有过之而无不及,彻底至极。 彼辈之志,卑劣若鼠窃,行径可耻,竟至拉无辜百姓共沉沦,令崇祯帝于乾清宫内怒不可遏,斥骂连连。 然而,面对手中微薄资源,纵使九五之尊,亦难撼动根深蒂固之利益集团分毫。 崇祯曾图以雷霆手段,斩除贪墨无能之徒,欲以钱士升案为契,顺藤摸瓜,清洗东林,聚敛银两,以为万全之策,深信此举一役可定乾坤,诸难迎刃而解。 奈何,东林党人却以其深厚根基,给崇祯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实课”。 大明朝堂,京官地官合计十二万众,皇室宗亲、勋爵显贵,几达四十万之巨,此辈权势滔天,地位显赫,财富之巨,甚或凌驾皇权之上。 钱能通神,兵随财转,此理崇祯洞悉,彼辈岂能不知? 于是,朱门之内,酒肉腐臭;而民间道旁,却有饿殍横陈,此等景象,实乃世间最大之讽刺,令人扼腕长叹。 即便手握后世浩瀚学识与洞若观火的洞察,深入这混沌世界,欲以一己绵薄之力挽救那朽木难雕之帝国,无异于痴人说梦,非朝夕之功所能及。 断人财路,犹胜弑主灭亲,而他,竟欲行此极端,不仅要斩断财源,更欲剥其皮、食其肉,手段之狠辣,令人咋舌。 他,终归稚嫩,思虑浅薄,未能洞悉世事之艰。 然崇祯帝,胸中怒火难平,犹似烈焰焚心。 “蔡卿家,此事你作何解?”崇祯帝目光如炬,直指后排的国子监祭酒蔡淑链。 蔡淑链闻言,心头一凛,他这区区从四品官员,怎料会成为众矢之的,首当其冲。 “陛下,微臣愚钝,未知陛下欲听何解。 但国子监学子,秉承圣贤教诲,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天性使然,微臣岂能束缚思想,扼杀言论自由,此乃学子之幸,亦是国家之福。” 蔡淑链从容出列,言辞恳切。 “天下之大,百官可议国是,商贾可论时局,乃至田舍翁亦能指点江山,唯学子不可?此中奥妙,卿可悟得?”崇祯帝再度发问,语含深意。 “微臣愚钝,实难揣度圣意。”蔡淑链回应简洁,却透露出几分无奈与不解。 \"哼! 愚昧之徒,妄图以数册圣贤典籍自诩学富五车? 不谙稼穑之辛劳,不识民生之多艰,竟妄想以书卷为舟,渡世间沧桑?殊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此等书生,何敢妄议国家兴亡?\"崇祯帝嗤之以鼻,言辞犀利如剑。 反观今朝学子,沐浴在信息洪流之中,受良师之启迪,纵是豆蔻年华,亦能对世事洞若观火,见解独到,非往昔可比。 彼时学子,除却吟诗作对,竟连煮面之技亦不谙,实乃理论与实践脱节之写照。 崇祯之言,犹如晨钟暮鼓,震撼人心,令国子监蔡淑链哑口无言,难以置喙。 然朝堂之上,众臣虽心中暗忖其理,却碍于“君子远庖厨”之古训,犹豫不决。 圣贤之言,岂可轻易置疑?然亦深知,龙颜震怒非同小可,且国之大计尚待商议,遂皆缄默,以免触怒天威,得不偿失。\" 自今朝始,凡街巷间聚众妄议国是之举子,严惩不贷,杖击十下,更剥夺其年度科举之资,此令由礼部、五城兵马司及锦衣卫铁三角共襄监督之责。 “臣等领命。” 崇祯话音未落,新任礼部尚书范景文与锦衣卫指挥使韩山河已挺身而出,应声如雷。 此罚峻厉,杖刑虽痛,尚属皮肉之伤,然夺其科举之途,犹如断其青云之路,士子们岂能不三思而后行? 言及此,崇祯眸光一转,望向成国公朱纯臣与嘉定伯,两位勋戚魁首,沉声问道:“京城商肆歇业之谜,二位身为宗室重臣,可愿为朕剖析?” 言罢,目光如炬,直指朱纯臣及其岳父,似有深意。 成国公朱纯臣,昔日英烈之后,今却体态臃肿,满面油光,若非官服加身,恐误作富贾。 其先辈英勇,早已随风而逝,留此躯壳,徒增笑柄。 忆往昔,前君昏聩,临终托孤,将龙子朱慈烺托付于彼,望其护佑幼主,重振朝纲。 岂料此公,贪生怕死,竟将储君拱手让于闯贼,终致悲剧,实乃目光短浅,遗臭万年。 嘉定伯周奎,其人生轨迹犹如泥泞中跃出的金鲤,一朝鲤跃龙门,却因贪念深重,尽显暴发户之态,吝啬成性,守财若痴。 昔日国难当头,募饷之际,望其慷慨解囊,岂料周奎以贫自居,仅舍二千银两,其吝啬之名,可见一斑。 周皇后见状,痛心疾首,不惜珠翠换银,五千两以助国难,欲令父勉力补全。 谁曾想,周奎非但不尽其力,反以三千两敷衍了事,暗中私吞二千,此等行径,令人啼笑皆非,直呼“高手在民间”。 然世事无常,京城沦陷,李自成挥兵入城,周奎之命运亦随之跌宕。 面对刘宗敏之酷刑逼问,周奎竟以“家徒四壁,朝不保夕”为辞,企图蒙混过关。 然李自成慧眼如炬,不为所动,下令严刑拷打,妻儿相继遇难,周奎仍咬定青山不放松,坚称“贫无立锥之地”。 直至生死一线,周奎方吐露藏银之所,竟藏有白银七十万两之巨,犹如海底藏珠,一朝显露,震惊四座。 此等财富,尚不及周氏家业之冰山一角,田产宅邸,更不胜枚举。 周奎之行,实乃“守财奴”之极致,用生命演绎了一场“钱到用时方恨少”的悲喜剧。 启禀圣上,他铺如何,臣不敢妄言,唯吾店微薄之利,犹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陛下若再添商税之重负,小店恐将难以为继,化为乌有。 臣身为国丈,自当体恤民生,怎可因私欲而盘剥百姓,故唯有忍痛割爱,暂闭店门,以待时局之变。 周奎言辞间,须发皆张,字字铿锵,似在痛陈时弊,又似在苦谏龙颜,望陛下明鉴,此非与民争利之举,实乃民生多艰之实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老派小说网【l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朕,崇祯挽救大明》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