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同样的方式,让家属走前面,士兵当场倒戈,朱棣同时又派陈亨偷袭西北军营帐,刘贞逃往辽东都司。】
【这时候朱棣手下的人马总数已经接近十万。】
【七月初四,八百人起兵。】
【九月份就手握近乎十万人马。】
【强!】
————
大明应天府
朱棣长出一口气,果然,后辈正常起来还是挺正常的嘛。
永乐年间的老朱棣也是平静下来,不容易啊,可千万不要再讲些奇奇怪怪的事,我年纪大了,受不了。
————
【而李景隆得知松亭关失守,当机立断兵分两路,瞿能父子领西川军继续围攻北平,而主力则在跟随直接前往郑村坝阻拦朱棣南下部队。】
【而陈晖则率领甘凉铁骑(包括汉、蒙、色目、裕固)在郑村坝前面的坝河、温榆河之间进行巡逻警戒。防备燕军偷袭李景隆大营,又把高级将军一锅端了。】
————
大明应天府
李文忠回想一下北平地形,又想想自己儿子的安排,说不上多优秀,但至少中规中矩,燕王怎么打赢的呢?
莫不是这甘凉铁骑怕是一见面就被燕王灭了,随后以自身骑兵机动性进行大迂回,分割,包抄?
唉,若是如此,那便不奇怪了,燕王还真是个天生的将帅。
吓死我了,我还以为我儿真是卧底……
现在看来,无非我儿太过平庸,而燕王实在太过优秀,才显得我儿……
————
【不要觉得李景隆放着北平不拿下反而来堵朱棣是多蠢的事情。】
【第一,当时都已经打到丽正门了,瞿能父子二人也不差,给足他们时间,北平自然能拿下。】
【其二:敌首是朱棣,何况北平就一万多燕军,剩下大部分燕军主力都在朱棣手里,你把北平拿下把朱棣全家杀了,然后呢?】
【朱棣只需要再生一个儿子,如果生不出来哪怕学五代十国收义子,只要有继承人,手下的人还是会跟着他造反。】
【造反,你可以能力差,可以兵少将寡,但你千万一定要有一个继承人。】
【而半夜时分燕军到达,甘凉铁骑主力巡逻方向和燕军主力行进方向相反,两军在两岸隔着一条河擦肩而过。】
【明实录记载:不仅是半夜时分,而且还有大雾,所以双方都准备利用天时这一有利条件吃掉对方。】
【朱棣假装没有发现对方继续向前准备直插李景隆主力,陈晖则以为没被燕军发现随即过河尾随燕军准备给朱棣来一技千年杀。】
【燕军过河之后立马摆开阵型,趁南军过河之际,朱棣亲自带兵冲锋,半渡而击。】
【而不出意外,几轮攻击,甘凉铁骑除了陈晖带领少数人逃出生天,其余尽数或死或俘。】
【而李景隆得知这一消息,为了防备燕军趁夜突袭下令全军紧急戒备。】
【即便甘凉铁骑几乎全军覆没,同时还有几万大军在攻打北平,但李景隆现在的兵力仍然至少是朱棣的三倍。】
【那朱棣是怎么赢下这场大战的?】
【在李景隆看来自己可以从容应对,但朱棣不行,朱棣手下至少一半部队的家眷可全在北平城,如果被南军攻破,那后果可想而知。】
【总不能指望南军优待俘虏,不扰民。】
【如果北平城破,用家眷要挟士兵投降,他们有选择吗?】
【而朱棣本人也不可能容忍北平的丢失,北平一旦丢失那朱棣只能去草原放牧了。】
【大宁的位置和土地情况也注定其不能作为一个造反根据地。】
————
【所以李景隆其实判断朱棣会趁着夜色,士气高涨之际突袭,救援北平城,这一决定其实没有根本性的错误。】
【他和他手下将领只是错估了朱棣对军队的控制度,同时也低估了燕军对朱棣的忠诚,以及朱棣本人的决心。】
【朱棣就地扎营,不断派出斥候寻找南军主力所在位置,尤其是南方士兵的位置。】
【很多人说南方兵连御寒衣物都没有所以导致失败,其实不完全对。】
【御寒衣物虽然不充足,总归是有的。但如果你是一个南方人你就应该知道你和长期生活在冰天雪地的人抗冷性是不一样的。】
【博主作为一个南方人去东北旅游,本地人穿件毛衣加羽绒服就可以,我里面还要穿上保暖衣在套上一件加绒卫衣才能勉强感觉到温暖。】
【而且,一个南方人突然去东北,感冒受风寒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九十。】
【尤其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问题,水土不服。
这个病完全无法预测,有的人天南海北跑没有任何不习惯。
而有的人都不用说出省,离自己家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就会犯。】
【在斥候的探查下,南军驻扎信息源源不断传到后方朱棣手中。】
【次日中午,决战来了。】
【燕军连续攻破其中七个以南方人为主的营地,李景隆随即派兵救援。】
【可真是葫芦娃救爷爷,去一个没一个。】
【双方激战一整个白天,李景隆的主力兵力都被拖在战场之上,而燕军分兵从两翼进行大迂回,对南军主力进行包围。】
【李景隆随即下令全军抛弃辎重突围。】
【这个命令也没有问题,再不突围几十万大军可就都是朱棣盘中的菜了。】
【虽然在明实录在记载此次战役为大胜,斩首数万,俘虏数万。其实是有些许夸大的。】
【从后来两军战报来看,朱棣虽然夺得了大量战马、车辆、粮食辎重。】
【但其中并没有什么有名的人被朱棣斩杀或俘虏。】
【如果真的斩首俘虏加起来近十多万的话,至少中级将领大部分都应该在此战牺牲。】
【但此战对朱棣来说确实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正面击溃数倍于己身的军队。】
【有一个不太出名的知识点,此战随朱棣进行迂回包抄的亲兵有一人名叫郑和。】
【有一种推测,郑和原本姓马,朱棣赐给郑和的郑姓,就是因为郑村坝之战。】
【在我国太监几乎就是坏人的专用名词,但有那么三人,在大多数心中几乎都是正面形象。】
【一位是东汉时期改进造纸的蔡伦。】
【还有一位是崇祯皇帝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在明朝灭亡时候随同崇祯皇帝殉国。】
【冷知识:明亡时候北京城内殉国的勋贵和文臣加起来还没有和李自成大战的太监军队死得多……】
【还真是讽刺……】
【一个文人口中的阉人之辈居然还比他们有骨气。】
————
大明应天府
朱元璋倒是深以为然,文官贪财夺权时候胆子很大,若真让他们去死,反而像个胆小鬼,跪地求饶的、尿裤子的比比皆是。
咱能够想到亡国之时文官那不要脸的投降样子,但与国同休的勋贵居然和文官一样……
这群勋贵后代要不要动动脑子想想,文官至少还能帮新朝治国理政,你们一群光会溜猫逗狗、欺男霸女的勋贵后代人家要你们干什么?
若你还真有带兵打仗的本事,人家更不会留你。
与国同休的勋贵,不说全家殉国吧,你至少主脉要为国死战吧……不然不止对不起旧朝,新朝人家也看不上你……
朕都没那么恨你们了,因为你们太蠢了。
————
【而最重要的一位便是三宝太监郑和,其实我们多数人想到他的时候,完全忽略了他是受过宫刑的,想起他的形象反而是一个白衣儒将之类。】
【摘录国内和国外的二段评价一观。】
【孙先生: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
【《剑桥中国明代史》:郑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在这个过程中,他进行了在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并且我国于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公元2005年7月11日。
经最高执政机关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日期。】
————
大明应天府
朱元璋真的很想骂老四一句,咱不允许宦官干政那块牌子你不会丢了吧?
但仔细想想,后世文官勋贵还不如太监……
唉,其实还是君王不行,太监也好、奸佞也罢,一个君王若是贤德有主见,便不会听信其谗言。
若是君王无德,满堂贤臣又能如何?
————
永乐五年
刚好回到本土六日的郑和终于看见了大明人人都在讨论的天幕,正随着后人言语回想自起兵以来一路跟随陛下的历次大战。
却不曾想突然被后辈如此夸赞,受之有愧呀。
其实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是受皇命出去的,顺带着我还想去圣地朝圣一次。
不过既然后辈都如此夸赞我,那这次我要做的更好。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老派小说网【l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