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仁术渡重洋 岐黄镇疫魔
年月日,阴云笼罩着欧洲大。
法兰西克王国的马赛港一片死寂,往日繁忙的码头如今堆满腐烂的货物,海鸥在桅杆上出凄厉的鸣叫。
街道上,裹着黑袍的修士摇着铜铃匆匆而过,家家户户紧闭门窗,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硫磺与腐臭气息——一场来势汹汹的瘟疫正如同黑色浪潮,吞噬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圣母玛利亚,救救我们……”
巴黎圣母院前,骨瘦如柴的妇人抱着高烧的孩子跪地祈祷,泪水混着灰尘在脸上划出痕迹。
此时的欧洲,医生们束手无策,放血疗法、焚烧草药都无法阻挡瘟疫的蔓延,棺材铺的生意空前“火爆”
,运尸车的车轮日夜不停地碾过石板路。
而在万里之外的大唐清河县,王若璃的食品工厂依旧繁忙,但一则加急密报让她面色骤变。
随船的墨家技师传回消息:“欧洲多地爆恶疾,患者高热、咳血,三日之内必死。”
她立刻命人快马加鞭将消息送往长安,同时召集当地名医:“不管用什么法子,务必找出救治之策!”
长安皇宫内,童浩林看着密报,目光冷峻:“传旨太医院,集结天下名医,三日内拿出应对之法。”
苏婉婷展开从西域传回的疫病记录,分析道:“据典籍记载,此病症状与贞观年间陇右的‘赤喉症’相似,或许可用银翘解毒汤辅以针灸。”
太医院内,上百名太医围着青铜沙盘激烈讨论。
“此症传染性极强,当以隔离为先!”
席太医李时中捋着胡须,“再用墨家研制的‘百毒清’香囊,可阻断病气传播。”
年轻医师孙思邈之徒张明远则提出:“西域有一种寒冰草,若能搭配大唐的紫雪丹,或许能迅降温。”
三日后,一支由五十名精锐医者组成的“大唐医疗队”
踏上征程。
他们的马车上装载着成箱的中药、墨家研制的消毒水、针灸铜人,甚至还有一座可拆卸的“移动医馆”
——这是墨家最新明,以蒸汽为动力,可快搭建起具备诊疗、制药功能的场所。
当大唐船队抵达马赛港时,港口守军如临大敌,长矛直指船队。
“我们是来治病的!”
医疗队领李时中举起刻有大唐国徽的令牌,“打开城门,让我们救治百姓!”
犹豫再三,守军放行。
眼前的惨状让医者们倒吸冷气:街道上横七竖八躺着尸体,活人也大多面色青紫,奄奄一息。
“立刻搭建隔离区!”
李时中一声令下,墨家工匠们迅行动。
青铜支架自动拼接,帆布帐篷如花朵般绽放,每个帐篷外都悬挂着写有“隔离”
二字的红色灯笼。
医师们戴上特制的纱布口罩,手持墨家研制的“探温仪”
——这是一个小巧的青铜圆筒,对准患者额头,便能显示体温。
“此乃‘热毒侵肺’之症,并非不可治!”
李时中看着病历本,挥毫写下药方,“取黄连、板蓝根、金银花,以水煎服,每日三次。”
药房内,学徒们手脚麻利地称量药材,蒸汽驱动的捣药机将药材研磨成粉,效率比人力快十倍。
然而,救治并非一帆风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