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地大物博,极盛时期,统治着淮河以南,东过三峡西至吴越的广袤领土。
    楚人自西周以来就有着极强的自豪感与精神。
    虽然一百年来,在秦军的凌厉的军事打击之下,没落的楚国丢城失地,屡次迁都避祸,楚国的发源地荆楚地区几十座城邑大部并入秦国,楚怀王也入秦被囚,客死他乡,楚人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皆以为耻。
    以至于屈子发《离骚》之感,叹《国殇》之悲,投汨罗江而死。
    应该说,在秦国十年统一战争中,秦军在楚国遇到了最顽强的抵抗,李信率二十万秦军伐楚,初战不力。
    前224年秦国发倾国之兵六十万,由大将王翦率领以优势兵力造成压项之势,对楚国的心脏西楚地区发动致命一击。
    楚国集中了全国的兵力迎战秦军,两军决战于淮阳一线,楚军大败,楚王也被俘。
    楚国大将项燕立即在都城寿春迎立昌平君为王,继续抗秦。
    秦军进击淮南,兵围寿春,并发动总攻。
    项燕率楚军拼死抵抗,但终因力量悬殊,经数日激战寿春城破,昌平君身死,项燕在绝望中自杀。
    秦军分道渡江进军江南,楚国灭亡。
    此时一直对五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安享太平的齐国也预感到大祸临头了,开始慌了神。
    前221年迫于严峻的形势,齐国同秦国断交,并开始陆续征调军队防守西部边境和内长城。
    秦王政命刚刚远征完辽东在燕地休整待命的王贲,率大军从燕国南下越齐国河内地区,以出齐军防线之后,出其不意直插临淄。
    秦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倍道而行,齐国连调兵抵抗的时间都来不及,同年秦军进入临淄,齐王建以举国之兵,完甲之师不战降秦,纳土归朝。
    前221年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日子,战乱已久的天下重新一统,这来之不易的大一统让人们苦苦等待了西百年之久。
    六王毕,四海一,天下太平了,不用再打仗了。
    许多老百姓自发地买酒买肉庆贺,以至于出现了“天下大脯”
    的盛况。
    一名秦军士兵在寄给后方的家书中高兴地写道:今天是我国消灭各国的日子,大王赏给我们每人一杯美酒。
    赢政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私生子,以渺渺之身,振六世之余威,席卷海内,翦灭六国,完成了150年来泰国六代先王的遗愿,为秦人统一天下的事业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前222年,秦王政加冕为中国的;他致力于帝国的标准化,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与度量衡;他严厉地镇压六国的反叛势力注重防患于未然,除奸于未萌,迁关东豪族数百家于成阳,尽收天下兵器筑为铜人,以弱六国之人;他推崇法家思想,排斥各种学说,焚书坑儒,以愚天下之民。
    他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修骊山墓、建阿房宫、开灵渠、筑长城、拓直道,全国都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秦国统一天下但并不意味着战争结束了,在穷兵黩武的始皇帝心中这只不过是新一轮开疆辟土的开始。
    他声威震于世殊,从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他强大的意志,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马,士卒不敢弯弓抱怨,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前212年秦王朝建立十周年时,这个帝国达到了极盛,秦始皇踌躇满志:之内,皇帝之土。
    东到大海,西涉流沙。
    南及北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莫不臣服。
    秦德昭昭,秦威烈烈。
    恩德所至,泽及牛马。
    然而这位大皇帝万万也没有想到,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传之万世的千秋帝国,在人类历史上只存在了15年。
    前210年,为弹压日益不安且出现骚乱倾向的楚国故地,秦始皇开始了被称为死亡之旅的最后一次出巡,途中染病,行在驻陛赵地沙丘,同年7月一个闷热的夏季秦始皇病逝于沙丘行宫。
    沙丘宫这座昔日赵国国王的行宫,在不到90年的时间里见证了,赵武灵王与秦始皇这两位战国时代最伟大帝王的生命终结。
    此时,在沙丘宫这座阴森而带有晦气的行宫里,在昏暗的灯光之下,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正在策划酝酿着一个天大的阴谋。
    他们密不发丧,矫旨诛杀公子扶苏与大将蒙恬,取直径直奔成阳立公手胡亥为二世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