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遥想公瑾当年 (第2页)
“附近的两伙江匪,都被你我捣光了。
所得的战船,算上要修葺的,也不过二百多艘。
所乘者,不到万人。”
“加上征召的乌篷,小江舟,也只有一百之数——”
李知秋停下声音,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徐牧。
“我便问一句,小东家可思有良策?”
加上小船,能入江的士卒,仅一万多人,这水仗要怎么打。
而且,像小船这些,连拍杆都无法配置,毕竟装了拍杆会重量不均,翻船的危险很大。
“以陈长庆的声势,借着斗舰的冲锋,他定然想打接舷战的。”
见徐牧没说话,李知秋苦笑着又补了一句。
接舷战,即是水上战斗的肉搏。
两船靠近之后,拍杆重砸,刀剑厮杀。
“李舵主,火舫之计,当真不可么。”
“开道的楼船包了兽皮,短时内无法打起火势。
小东家,你我都知,这次的水战,唯一能借势的,便只有一场火。
但这场火要怎么烧,方能烧得起来,这才是关键。”
徐牧皱住眉头。
公瑾当年用的是诈降,他诈个鸡毛?以陈长庆的性子,哪怕派十个降将,他都会一个不剩地捅了。
深仇大恨,八辈子都解不开。
让韦家打造的三艘盾船,是他最后的倚仗。
但战场瞬息万变,三枚小棋子,一着不慎,什么作用也起不了。
“时间已经不多。”
亭子里,徐牧和李知秋两人,蓦然都起了身,并肩而立,看去外头的雨幕。
“徐将。”
这时,原本在操练的于文,匆匆走了过来。
“暮云州的讨逆诏书。”
“湿的?”
“借了风势,用干葫芦装着,沿着江面漂过来。
至少……有数百个,许多百姓都捡着了。”
徐牧皱住眉头,接过于文手里的诏书,打开一看,内容并无意外。
无非是奉了皇帝的圣旨,起百万兵甲,讨逆他这位反贼罪臣,又让蜀州的三王,一同起兵里应外合,四面攻杀白鹭郡。
“蜀中的三王那边,暂时不用担心。”
李知秋看过之后,声音凝沉,“还是先前的说法,陈长庆号称百万兵甲,但加起来,不过是暮云州,沧州,以及被招安的江匪溃军,人数约在二十万余。”
“但这讨逆的诏书,应当是广布天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