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和贸易如同得到滋养的幼苗,持续成长。
    随着这一趋势,不久后,全世界的白银都将汇集于此。
    当然,当前的驿站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
    物流车队日益增多,官道上驿站来往频繁,许多道路不堪重负,开始破损。
    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百姓日益增长的需求才是关键。
    以武昌为例,灾后恢复期间,商贸物流呈现爆发式增长,每日进出的车队至少上千,若无守军巡逻,很可能出现混乱。
    驿站人手短缺,许多百姓会在月光明亮、星辰稀疏的夜晚守在驿站门口争抢玉票。
    车队在途中也不安全,政府全力关注驿站,更无暇派出军队支援。
    而镖局的发展却出人意料,面对驿站的压力,它们非但没有倒闭,反而借此机会发展壮大。
    由于驿站缺乏专门的护卫,出于安全考虑,人们会雇用镖局。
    久而久之,政府与镖局的关系变得密切,有些地方官甚至考虑将镖局纳入官方机构。
    朱高炽记录下每一位朝臣的建议,脸上渐渐浮现出一丝微笑。
    如今大明国库充实,这些问题自然有实力逐一解决。
    “炽儿,对于大臣们今天的提议,你有何打算?你对驿站较为了解,不妨先谈谈。”
    “祖父,我可以简要概括为两大问题,首先,驿站人员短缺,急需扩大规模。”
    “这个问题可大可小,关键在于满足百姓需求。
    众位都知道,时间即是金钱,这也是驿站深受欢迎的关键。”
    “解决之道其实不难,只需向社会各界公开招募人才。
    现在驿站的收益已远超预期,为了减轻驿卒的工作负担,我们可以雇佣一些工人,让他们负责货物的清点和搬运等简单任务。”
    “对于识字的读书人,可以让他们记录货物信息,编制清单。
    随着驿站规模扩大,收入也会随之增加。”
    “嗯,确实可行!”
    朱元璋点头赞同。
    虽然驿站是国家设立的机构,但不妨让民间参与,只需掌握好尺度。
    老皇帝并不顽固,只要对大明有利,他都不会反对。
    “第二个问题,车队拥堵,道路破损,码头人满为患。
    其实,我们可采取让利于民的策略。”
    “哦?”
    朱元璋首次听到“让利于民”
    ,顿时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