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松又继续说:“海到天边天作岸,身登绝顶我为峰。”
    仿佛整座山只有他自己,他早已忘记了身边的小胖,忘记了时间。
    停在这里不敢走下去,让悲伤无法上演。
    下一页,你亲手写上的离别,由不得我拒绝。
    这条路我们走得太匆忙,拥抱着并不真实的,来不及等不及回头欣赏,木兰香遮不住伤。
    不再看天上太阳透过云彩的光。
    不再找约定了的天堂,不再叹你说过的人间世事无常,借不到的三寸日光。
    那天堂是我爱过你的地方。
    踏雪寻梅,寻的是梅的魂。
    凡梅界人士都知道杭州有许多赏梅胜地,而且知道杭州西湖的小孤山有许多梅花,那里有放鹤亭及林和靖先生墓,北宋时代的著名诗人林逋(即林和靖)就长眠在那里。
    当年他在此植梅,写过不少咏梅佳句,还因“梅妻鹤子”
    的佳话传说而闻名古今。
    据史料记载,林逋(公元)字君复,浙江黄贤(今奉化市)人,出生于儒学世家,是北宋时代诗人。
    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后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之下,由于常年足不出户,以植梅养鹤为乐,又因传说他终生未娶,故有“梅妻鹤子”
    佳话的流传。
    直到今天,很多人都知道“梅妻鹤子”
    的故事,《辞海》关于“梅妻鹤子”
    条目这样记载的:
    “宋代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无妻无子,种梅养鹤以自娱,人称其“梅妻鹤子”
    。”
    其实,林逋是以杰出的咏梅诗词闻名于世的。
    他隐居孤山,躬耕农桑并大量植梅,写出了不少咏梅佳句,其中《山园小梅》传出后脍炙人口,在诗词界引起了轰动: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这首诗不仅把幽静环境中的梅花清影和神韵写绝了,而且还把梅品、人品融汇到一起,其中“疏影”
    “暗香”
    两句,更成为咏梅的千古绝唱,引起了许多文人的共鸣。
    从此以后,咏梅之风日盛,如宋代文坛上的几位大家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杨万里、梅尧臣等,都写过许多咏梅诗词。
    苏轼甚至还把林逋的这首诗,作为咏物抒怀的范例让自己的儿子苏过学习。
    随着宋代咏梅风气的盛行,林逋之名与孤山梅花在文坛上也热了起来,出现了:“明月孤山处士家”
    (陶宗仪诗),“潇洒孤山半支春”
    (赵孟頫诗),“幽人自咏孤山雪”
    (文征明诗)等等,到了以后的明代,诗人王猗又有“不受尘埃半点浸,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之句,这说明从北宋开始,由于林逋佳句的影响,确实把文人们的咏梅风炒热了起来。
    其实,孤山之梅,在唐代即已见于白居易诗。
    当年白居易离开杭州后,曾作过一首《忆杭州梅花,因叙旧寄萧协律》:
    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