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足的银钱和超越时代数百年的黑科技新材料的支持下,两处作坊提前了近一个月完工,这两处作坊可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作坊了,有着钢筋水泥结构的标准厂房,甚至预埋了一些匠人们不能理解的管道线缆,许扶摇走进这两处所在都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乱感。
    虽然地处终南山这人烟稀少之地,许扶摇还是在两处作坊安排了特战营战士轮岗值守。
    得了皇帝的默许,特战营算是师出有名了,许扶摇索性统称战士,不再以家丁称呼。
    这年十二月里,许扶摇就扎根在金工车间里。
    看着一炉一炉的特种钢材出炉铸成钢锭,开启“灵视”
    金手指人力分析钢材的元素含量和性能指标。
    其余一大堆工匠也没闲着,按照许扶摇给出的图样,使用指定的钢材铸造各式各样的构件,许扶摇借鉴了了后世流水线的工作方法,将工匠们分成了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或两三人或五六人,只专责制作一类部件,专有一大间仓库分门别类堆放着各类部件。
    一直忙到年节前夕,这金工车间都没有一样成品出产,唯一可以算作成品的产品就是车间自用的一批设备了,看着这几台“借鉴”
    近现代设计的机床,许扶摇甚至觉得它们的产生比王朝的更替更加应该载入这个时空的史册。
    有了号称“工业之母”
    的机床,许扶摇的机械化大计才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有了自己的特种钢材和各种机床,加工枪支最关键的部分无缝钢管就成为了可能。
    枪支型号的定型也就摆在了许扶摇的脑海中,作为一个宅男写手,多少有点军迷情怀,面对这个问题,许扶摇甚至都没有去查资料,直接在脑中和小白沟通了几句就定了下来,当然是曾经全国产量最大的五六半了。
    这种半自动步枪长度约为一米,空枪重量为三点八公斤,采用十发弹仓供弹,使用762毫米子弹,子弹初速约为375米每秒,有效射程达400米,最远有效射程为1500米。
    关键是这种枪型秉承了我国军工初期皮实耐操,制造难度小的特点,构件相对简单可靠。
    更令无数已经垂垂老去的混子们怀念的是它那威风凛凛的三棱折叠刺刀,在某个混乱的时空里,那玩意可是街头战斗的不二神器。
    定型后的制造倒是难度颇大,次年这金工车间大部分时间都铆在这五六板的制作上了。
    虽然许扶摇采取了流水线生产的方法,但仍然无法解决加工精度和良品率的问题,一些精细小巧的构件无法实现完全的机器生产,很大程度依然依赖匠人们的手工打磨和肉眼调校。
    最后真正能定型出厂时已经是来年四月了,在确保射击精度的前提下,绝大部分枪支的有效射程只能达到二百五十多米,只有这款经典步枪射击射程的百分之六十多点。
    相对于枪支,子弹的生产简单一些。
    许扶摇既然掌握这大量的钢铁资源,这子弹主材竟直接用钢了,钢壳子弹在制造工艺上难于铜壳子弹,主要是最终还是要在弹体外覆盖一层铜,否则纯钢子弹不易配合膛线不说还容易卡壳。
    弹头用熔铸法,直接在模具里浇入熔化的钢汁,一模能浇出八个弹头来。
    但浇筑成型的弹头壳外表毛糙,尺寸也有波动。
    还是需要工匠逐个用手摇钻修整加工,再对后面的弹尾进行缩尾、收边等工作,最后校正直径、抛光。
    一共约十多道工序,才出来一个子弹头。
    一个匠人手工加工一天只能造不到一百个弹头。
    弹壳生产工艺本来很简单,但因为要覆铜,多了许多工序,也极大限制了产量。
    最后的填装发射药和底火是个精细活儿,虽然依然无法摆脱手工操作的桎梏,但有了“借鉴”
    于后世的填装机械设备,好歹保证了填装标准的统一性和成品的可靠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