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郡的两万降军,按着徐牧的意思,分成了十营。
    成都五营,蜀西两营,而州外的白鹭郡,则分去了三营。
    另外,在这三个地方,募兵之事,早已经有了势头。
    拿成都来说,这一场冬募,虽然开始没多久,但已经募了两千余人。
    按着徐牧的估算,一冬之后,凭着他蜀王的招牌,应当有差不多六七千人。
    只可惜,到时候所剩的操练时间,并不多,约莫是十日的时间,整个蜀州的新军,在熟悉器甲军阵之后,便要奔赴凉州战场。
    当然,徐牧不会把这些人当作肉军。
    每一营新军,都有调派近半数的老卒。
    换句话说,这批新军若是经过沙场的洗礼,要不了多久,便一样能成长为蜀州的英豪。
    “上官述那边,联络了三十州的各个分舵,到时候,也会有近万人的义军,经恪州,渡江到白鹭郡。”
    “黄道充那边,可有说法?”
    贾周摇了摇头,“并无。
    他很聪明,甚至还说提供一批粮草。
    能八面玲珑到这个份上,也算个奇人了。”
    不说左师仁,不说蜀州,甚至是沧州,伪帝的莱州烟州……夹缝之中,四战之地,黄道充偏偏还保全了恪州。
    “另外,主公该收拢流民了。”
    贾周顿了顿,继续开口,“先前刚入蜀,蜀州里的流民自然要先安置,但现在蜀州十四郡已经稳住,其他州的逃难流民,可一并收拢。”
    凡事都要循序渐进,正如贾周所言,蜀州安稳之后,其他州的流民,确是可以为蜀州所用。
    不管是选青壮入伍,或是作为开荒的人手,都是不错的选择。
    最为主要的,蜀州到现在,余粮颇足。
    做总舵主的红利,让徐牧收益不少。
    每一月,上官述都会将不少的钱粮,经白鹭郡,偷偷送入成都。
    “文龙,安置流民的事情,交给王参知即可。”
    老王是个好人,只戴好自己的帽子。
    “有王参知,此事无忧矣。”
    “文龙,可有伐凉之计?”
    徐牧认真问道。
    虽然还有些早,但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
    “主公可知,凉州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凉骑。”
    徐牧不加思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