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王业大兴蜀州承平 (第2页)
一路念下来,老儒嗓子越来越哑。
徐牧听着无奈,还是那句话,这些东西,是给蜀州百姓看的,大约的意思,是要做一个正统。
如于文窦通这些人,早已经有了封辖。
等老儒念完,成都内外的百姓,皆是一声长拜,久久不起。
“礼毕。”
“共席!”
成都街上,摆好的酒宴席台,不多时,便开始热闹起来。
一门门的花炮,忽而震上云霄,与隐隐约约的爆竹,相得益彰。
穿着蟒袍,徐牧取了一杯酒,遥敬天空。
乱世之中,污浊满天之下,曾经有一盏明灯,王朝的最后一盏明灯,教他活着,教他前进的方向。
“敬侯爷。”
垂下头,徐牧眼睛发红。
……
仅仅隔日,不喜欢披蟒袍的徐牧,只觉得一阵别扭,索性又换上了穿惯的袍子。
“主公,龙袍应当舒服些。”
贾周笑道。
徐牧怔了怔,忽然又想起了某个人来。
“文龙,陈先生那边,有无事情。”
贾周摇头,“还不知,消息要回成都,至少还要几日。”
“许久没有听陈先生的反诗了。”
不仅是陈家桥,诸如于文,窦通这些人,也一个个身背重任,去了四方。
“若是主公听得多,定然又觉得不喜。”
“文龙懂我。”
徐牧露出笑容,那位一路劝反的陈家桥,入蜀之后的作诗水平,直线下降了。
“我先前捋了一下蜀州的兵力。”
谈笑完毕,贾周认真地取出一份卷宗,摊在桌上。
“如今是桂月,蜀州稻米将收,再加上先前的存粮,短时之内,粮草的问题,当是无忧。”
徐牧点头,不管任何时候,粮食都是最重要的资源。
“峪关那边,陈忠领三千关兵,怕是不够。
毕竟凉州变局,是敌是友,现在已经不好说了。
我的建议,主公再添三千人过去。
哪怕遇着战事,蜀中和蜀西的大军,也有驰援的时间。”
“陈忠擅守,六千人守关,即便是十万大军,也能撑一段时日。”
峪关天险,也是蜀州出入的门户,不容有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