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叔开的门,石头说是从姜家村来的,来找姜二柱。
    刘叔知道姜家一些事,就去通知了太太。
    姜歌一听石头叔来了,就跑到大门口迎接。
    姜歌等刘叔打开门,就喊,“石头叔,快进来!”
    石头看见姜歌就说,“你是丫头!”
    姜歌点头,“我是丫头,我现在叫姜歌,我娘在客厅等你呢!”
    姜歌领着石头进了客厅,石头看着屋里的摆设,有些局促不安,怕姜母嫌弃。
    姜母招呼着石头坐下,又让王婆子上茶,去做些饭菜端上来。
    姜母非常感谢当初石头送她们铁锅的恩情,没有那口锅,他们连饭都没得吃。
    姜母让姜梓豪喊石头叔叔,跟石头说,这是她和姜二柱的儿子。
    石头看着生活幸福的一家人,也是觉得恍惚。
    几年前,姜二柱一家连间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现在却住进了这高门大院。
    石头和姜母说明了来意,姜歌在一旁说,“石头叔,你回去告诉村长和族老,千万要看紧老姜家的人,不要让他们来京城。
    京城遍地是权贵,如果他们来了京城惹了祸,不但会连累我们,也会连累姜家一族。
    我父亲虽然做了官,但是没背景,到时候出事谁也救不了,连累了姜家族人就不好了!”
    石头听了,觉得这个事很重要,点头保证一定把话带给村长和族老。
    正说话间,姜父回来了,石头看见穿着官服的姜父,简直不敢认。
    真想不到,和他一起长大的姜二柱在京城做官了。
    姜父换下官袍,换了常服,和石头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这是和他一起长大的兄弟。
    石头也很感动,姜二柱没有因为做了官就疏远嫌弃他。
    王婆子端上来饭菜,姜父陪着石头吃饭。
    石头就把老姜家发生的事说了一遍。
    姜父听说姜老太被休,姜老三是姜老太和王喜的孩子,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姜母和姜歌在一旁也是听的目瞪口呆。
    晚上,姜歌找到姜父,对姜父说,“石头叔来了,村里咱家就得有所表示。
    爹,你看这样行吗?咱们给村里五百两,让村长拿钱买些地,这地归姜家宗族,地里的产出一部分给村里的孤寡老人,一部分让村长在村里办个私塾,让村里孩子免费读书,费用就从族田出。
    这样,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
    姜父觉得这个主意好,就写了一封信给村长和族老们。
    又拿出五百两银票,放在信封里。
    姜母找到姜父,对姜父说,“当初我生歌儿的时候,是刘爷爷拿了人参救了我的命,这么多年咱们因为老姜家也没回去,正好石头来了,咱们让石头给刘爷爷带回去二百两银子,可好?”
    姜父点头,应该的,救命是恩,得报!
    就又拿出一个信封,放了二百两银票在里面。
    石头知道是姜二柱中了榜眼,就想回去了,觉得京城这地就不是他这种人待的。
    姜父极力挽留,但石头坚持要回去,姜父就拿了一百两银票给石头,石头不要。
    最后,姜父给了石头五十两散银,把给村长和族老的信交给石头,又把给刘爷爷的信交给石头,让石头一定要亲自交给刘爷爷,感谢刘爷爷当初的救命之恩。
    然后安排刘叔送石头出京城。
    石头归心似箭,一个月后回到姜家村,先去见了村长和族老们,告诉村长和族老,就是姜二柱中了榜眼,大家一听都高兴的欢呼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