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依我看,既然他们崇尚武力,就按他们的规矩来,以武力征服,唯有如此,才能彻底消除他们的反叛之心。
    &ot;
    &ot;况且,儒家经典深奥丰富,岂是那些粗鄙之人所能领悟的。
    若让其他藩国知晓,他们会如何看待我大明呢?&ot;
    &ot;罢了罢了,今天只是讨论,别当成要立刻执行的命令。
    &ot;朱元璋摆手笑道。
    &ot;今日之言,各位切勿外传。
    &ot;
    &ot;臣遵命!
    &ot;
    方孝儒等人闻言,立刻严肃起来,躬身保证。
    朱高炽今日的言论一旦泄露,外界定会大做文章。
    如此聪明的孙子,朱元璋自然不会让他受到伤害。
    然而,这次对话让朱元璋陷入沉思,他一路走来,腥风血雨,心中有自己的坚持。
    那些翰林学士只会空谈,无人能如刚才那般坦诚直言。
    税收政策看似完备,实则可能才刚刚开始。
    对于领土,朱元璋起初也倾向于通过战争解决,毕竟如同帝王一般,征服世间所有土地,是每个君主的梦想。
    收回思绪,朱元璋缓缓道:&ot;继续授课。
    &ot;转身欲走,又想起一事:&ot;炽儿,今晚不必回府,留在宫中与我共进晚餐。
    &ot;
    &ot;孙子遵命!
    &ot;
    朱高炽笑着行礼,朱元璋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很快,朗朗书声再次回荡在书房,而夫子们的面色却难以平复,今日之事,他们恐怕终生难忘。
    另一边,朱元璋返回的路上心潮起伏,他的孙子就像一座宝藏,越发掘,越能发现令人惊奇的智慧。
    他对治理国家和国家未来有着独特的洞察,尤其是在土地问题上的见解,简直无可挑剔。
    对于那些异族,他只关心结果,至于采取何种策略,他并不在意。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从孙子的话语中预见了大明辉煌的未来,这在他心中点燃了一把火。
    做皇帝前,他最熟悉的就是耕作,所以他怎能不了解异族领地的优越条件。
    一年两熟的稻谷,无疑是天然的粮仓。
    若能全部纳入大明,街头将再无灾民身影。
    有了粮食保障,军队的发展也将指日可待,形成良性循环,使大明繁荣昌盛,代代相传。
    朱元璋想到这,脸上不由露出笑容,仿佛未来已清晰可见,他甚至开始考虑,朱高炽是否更适合执掌大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