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关键时刻,最好顺他们的意!”
    朱高炽闻言有些无奈,久居高位,听多了奉承话,难免会受感动。
    就像高丽王的奏折,通篇都是对大明的赞美,如果他不了解高丽后来的行为,恐怕也会很快沉醉于这种大国的错觉中,更不用说朱元璋了。
    历史上,朱棣登基后,高丽不止一次用言语哄骗大明出兵,帮他们驱赶倭寇,事后却什么好处也没给。
    “孙子认为,高丽如此积极,只是因为北方的蒙古人步步紧逼,他们不得不寻求大明的援助。
    对于辽东的土地,我们必须坚守底线。”
    “炽儿,你说的我也明白,高丽王也是个两面派。
    但现在,咱们最好别节外生枝。”
    朱元璋说着,看向朱高炽。
    “高丽充其量就是一只野狗,但北方有数十万蒙古狼在窥伺。
    如果我们因小事与野狗冲突,很可能被趁虚而入。”
    朱高炽理解老者的考量,这也是一个皇帝应有的远见。
    “而且,我们也不必一味对高丽示好,可以在暗中掌控他们的命脉。
    高丽虽无力抵抗蒙古,但只要它横亘在北方,就是一道屏障。
    蒙古人想打大明的主意,就必须先过他们这一关。
    炽儿,你觉得爷爷这个想法如何?”
    “很好!”
    朱高炽的思绪瞬间开阔起来。
    “炽儿,你今天提出的问题,我也考虑了。
    这样吧,你来帮我磨墨,我们爷孙俩定个高丽专属的进贡标准。
    从今往后,他们必须按照这个标准进贡!”
    朱元璋眼睛一亮,立刻想到了一个妙计,朱高炽也没犹豫,往砚台里倒了些清水,拿起墨锭开始准备。
    他提起狼毫笔,一行小楷流畅地落在纸上。
    “今年高丽进贡,礼仪不足,我大国应予以纠正,令高丽王更换使者,按以下数目进贡:黄金百两,白银万两,战马五百匹,其中种马百匹,细布两万匹,不得有误!”
    “皇爷爷,这要求有点苛刻吧,高丽刚稳定下来,能拿出这么多吗?”
    看着这些数字,朱高炽的嘴角也勾起了一抹微笑。
    对于一个北方国家来说,拿出这些东西并不算太困难,但按照大明的规矩,每年要进贡两次,所以实际数字还要翻倍。
    见朱元璋在纸上盖了章,朱高炽已经可以预见高丽王阴郁的表情。
    岁贡会消耗高丽大量财富,而且就像一根引线,如果高丽停止进贡,大明就有了出兵的理由;如果继续纳贡,这根引线就会慢慢燃烧,最终点燃高丽国内的矛盾。
    “皇爷爷,您这一手真是高明!”
    “要彻底征服一个国家,就得紧紧抓住它的经济命脉,炽儿,你以后要学的还很多!”
    朱元璋摸着胡须,笑盈盈地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