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燕王的男子缓缓转过身,面对下属的赞誉,他的表情并无喜悦,而是慢慢抽出饰有鳞纹的长剑,细心擦拭。
    &ot;花架子罢了,实战中毫无用武之地。
    面对蜂拥而至的敌军,哪有机会施展?我们演练的,唯有那一击必杀,直取敌帅要害。
    &ot;燕王慢条斯理地陈述,听众似乎并不存在。
    他此刻立足之地,便是大明北陲重镇——北平。
    朱棣将长剑挂回兵器架,卸下沉重的铠甲,在一旁歇息。
    朱元璋为稳固边疆,封朱棣为燕王,燕地人民英勇善战,寓意深长。
    朱棣的存在犹如北方的屏障,胡人只能在风雪中望而却步。
    回顾历史,北方土地浸透了数百年的血泪,直至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大明,这片土地才得以喘息。
    将都城改名为北平,寓意北方安宁。
    朱棣率大明精锐驻扎此地,随时应对北方动荡的战火。
    他的铁腕统治,给这座满目疮痍的城市带来了和平。
    解脱了盔甲的束缚,朱棣深深呼出一口气,仿佛只有脱下它,他才能真正放松。
    侍卫们远远站立,不敢近前。
    刚才发言的,正是燕王的副将,也是唯一敢在燕王练武时靠近之人。
    这位副将缓缓摘下头盔,露出光头,谁料这位战场上赫赫有名的猛将,竟是僧侣。
    “道衍,京师那边有何动静?”
    朱棣闭目调息,轻声询问。
    因朱元璋信仰佛教,这位副将由他亲自指派,法号道衍,朱棣则给他取了俗名姚广孝。
    多年的共事,两人关系亲如兄弟,何况姚广孝智谋过人,深得朱棣重用。
    “太子去世后,京师的局势一直在变。
    目前陛下有立皇孙之意。”
    姚广孝说到这里,略作停顿。
    “我们的推测有误,虽然起初陛下倾向于太子之子朱允炆,但小王爷的努力显然已动摇了陛下的决定。”
    “小王爷!”
    朱棣笑容绽开,看来当年让儿子留京是个明智之举。
    接着,他目光转向南方,眼中寒光微闪。
    太子离世,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谁不想坐上那万众瞩目的宝座?朱棣戍边多年,保家卫国,如今他觉得自己有了角逐的资本。
    以往大哥朱标尚在,他未曾有过此心,但现在不同了,那个念头一旦萌生,他便暗中筹谋。
    多年戍守边疆,铸就了朱棣刚毅的铁血本色,他看待任何事都如战场般,只有生存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年少披甲,随父驰骋沙场,大明半壁江山的稳固,他朱棣功不可没。
    封地在握,他励精图治,将动荡的边陲治理得秩序井然,dy残部无人能从他手中溜走。
    如今,北地的gl部族,闻其名皆胆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