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秦国财政
“相国觉得此次商队西行能否帮助我秦国解决财政问题?”
秦王稷最后看了一眼商队离去的方向,紧了紧衣袍,在宦官的搀扶下登上马车。
懿span
秦国的财政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当年长平之战就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只不过和赵国一样选择硬撑罢了。
当时赵国的财政危机比秦国更加严重,但之后赵国通过对外战争,转移了矛盾,并且借助机会,迅速发展。
而秦国未能通过对外战争转移矛盾,巴蜀又发生叛乱,导致财政问题一直遗留到现在。
如果只依靠内部消化,秦国至少还需要三到五年时间才能解决隐患。
但是秦王稷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活五年,即便是能够再活五年,届时秦国也很有可能会出现连续的权力更迭。
权力更迭,就意味着国家动荡,力量收缩。
也就意味着秦国在未来十年左右,都无法整合力量,发动大规模战争。
懿span
十年!
十年之后赵国发展到什么程度秦王稷简直不敢想象!
因此秦王稷迫切的想要提升秦国国力,在自己不多的时间里,为秦国的统一做出最后的努力,以慰平生夙愿。
胜了,就像当初废掉齐国一样,解决一个大敌。
败了,至少拼尽全力,不留遗憾!
“禀大王,商路的关键不在于一次两次的利润,而在于源源不断的财富。
只要这条商路在,我秦国就相当于多了一条财路,长此以往,财政问题必然会得到解决。”
范雎拱手说道。
“着手准备第二支商队吧,只要三个月内宋吕等人没有传来坏消息,便派出第二支商队。”
秦王稷挥手说道。
懿span
他现在需要钱,需要很多很多钱!
“诺。”
范雎、吕不韦等人俯身说道。
“少府,你是商贾出身,寡人问你,若是全面开放商业,允许民间自由经商,能否大幅提升我秦国的税收?”
秦王稷看向吕不韦。
这件事早在两年前,秦王稷就提及了,中间每隔一段时间,便会询问一次。
秦国虽然重农抑商,但也不是没有尝过商业的甜头的。
当年秦国占领陶邑,繁荣的商业,堪比农税的商税震惊了整个秦国。
那时,秦国才知道,原来中原这么有钱。
懿span
这件事惊骇了秦国这些乡巴佬,甚至秦国为此做出了战略调整,将战略目标从河东(泛指河水以东)改为中原,并且用河东的三座城池交换了赵国三座中原城池。
河东的城池具有战略意义,中原的城池更加富庶,这件事算不上谁吃亏。
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赵国把秦国的三座城池接收之后竟然反悔了,不把自己的城池交给秦国。
自古以来,都是秦国拐骗其他国家,什么时候被其他国家拐骗过?这次竟然被赵国坑了,秦国顿时被气的嗷嗷叫。
立刻让小老弟韩国让路,老子要干赵国。
韩国哪里敢掺和这种事?况且赵国前几年刚联合魏国把他揍了一顿,秦国攻打赵国,韩国还高兴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