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人的不解中,他也辞掉了人们眼中的铁饭碗,投身于商海之中去了。
    这可不是他随意的一个举动,而是早就计划好了的事情,别人不理解归不理解,可是他却还是紧跟着李怀德的步伐,走上了这条路。
    这个决定犹如一道惊雷,炸响在众人耳畔,当即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首当其冲的就是车间主任,他直接就是大惊失色,接着就是竭力挽留他。
    然而,他去意已决,如同离弦之箭,无法回头。
    尽管如此,车间主任仍然不愿放弃,希望能说服他回心转意,但最终还是未能成功。
    虽然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工厂,但车间主任对他的关照并未停止。
    考虑到他未来可能会面临困难和挫折,主任主动为他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为他预留了一条后路。
    这样一来,如果他在外面闯荡不顺利,还可以回到工厂继续工作。
    这种做法既体现了主任的关怀,也显示出对他的尊重和信任。
    虽然在王海洋看来这一切都是没有必要的,可这份儿人情他得认。
    然后就是余元了,他一向性格稳重,对王海洋的本事有着深刻的了解,但由于家庭人口众多,他缺乏那种孤注一掷的勇气。
    在他眼中,这种行为多少显得有些鲁莽。
    所以尽管他能理解王海洋的决定,却并不表示支持。
    然而,作为朋友和兄弟,他自然也不会公开反对。
    与余元不同,胡鹏飞的性格更为活泼。
    他对新事物、新理念充满好奇,更容易接受改变。
    当看到王海洋毅然辞职投身商海时,胡鹏飞的内心开始躁动起来,渴望跟随王海洋一同闯荡世界。
    但是最终他的躁动是白躁动了,做事沉稳的余元毫不留情的好好给他上了一课。
    同样的家庭条件,哪里冒得起一丁点儿的风险?王海洋可以出去闯,那是因为他级别高工资也高,有资本可以出去闯,加之他家庭简单相对的负担就小,能够让他有试错的机会。
    而胡鹏飞则和他不同,家里人多,又没有出去闯的资本,一旦走错一步,就可能满盘皆输。
    那时候怎么办?厂子厂子回不来,家里吃饭都成问题,所以他必须谨慎行事,不能冒险。
    余元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极力的劝说着胡鹏飞,告诉他事情不明朗,不要那么的冲动。
    王海洋看着这种情况,心里不禁觉得有些好笑,当然了他也可以理解这样的想法。
    毕竟,在这个时代,能够在轧钢厂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工作,无疑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
    这里不仅有稳定的职业保障,还有相对较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许多人都渴望着能在这里谋得一份差事,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对于余元的这些顾虑,王海洋非常的能够理解,眼下自己还没有取得成功,这自然就说服不了他。
    每个人追求生活的方式不同,有人喜欢安定的生活,有人喜欢物质上的满足,这些都无可厚非。
    不是谁都像他一样熟知后世的情况的,也不是谁都像他一样对未来充满信心。
    有些事情还不到说的时候,他也从来都没有在外人面前透露过,余元和胡鹏飞自然不知道他都提前布局了这么多年了。
    现在他的手里不光有着雄厚的资本,在人脉那方面更是不用说,他之前的真感情可不是白付出的。
    当年的那些个顽主们差不多都已经回城参加工作了,这些人分布在四九城的各个行局委办里面,有不少都成了单位里的骨干力量。
    这让他不管干什么不说无往而不利,至少都会方便许多。
    有顾虑是正常的,毕竟未来的事情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担忧。
    然而,王海洋心中早已有所谋划,余元和胡鹏飞二人也都在他的布局之中,留在轧钢厂也好,过几年再出去也罢,对于王海洋来说都是无所谓的事情。
    眼下余元在劝说,那他自然就顺着余元来了,也帮着劝说胡鹏飞等一等,看一看。
    胡鹏飞内心深处自然是极不情愿的,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意识到两人说得不无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