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总结道:“齐国技击不如魏国武卒,魏国武卒不如秦国锐士;秦国锐士虽强,难敌齐桓公、晋文公之严军;齐桓、晋文之军,胜不过商汤、周武王之仁义之师。故可将齐、魏、秦、五霸、汤武之兵分为五类:亡国之兵、危国之兵、功利之兵、和齐之兵、仁义之兵。其中,仁义之兵为首,和齐之兵次之,功利之兵又次,危国之兵再次,亡国之兵最次。此与吾议兵时所言‘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仁者之兵,王者之志也’之观点相合,亦符合儒家以仁义为本之传统。</p>
二,赢垚继续和荀子对话场景:</p>
赢垚:“听闻先生高见,深受启发。那么对秦国有何见解,特来请教。”</p>
荀子:“承蒙公厚爱,老夫确实对秦国的风土人情和国家治理有所观察。”</p>
赢垚:“想听听先生对秦国的评价。”</p>
荀子:“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大增,已成为当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然秦国以法家思想治国,虽可一时强国,却非长久之计。”</p>
赢垚:“儒者无益于人之国,对儒家思想并无兴趣。”</p>
荀子:“大王此言差矣。儒者效法先王,注重礼义。若任用儒者治国,可使政务井井有条。即便不受重用,儒者亦会顺从为臣。且儒者强调道德自律,贫穷时不夺不义之财,无地时亦明国家大义。其精通治国之道,大则可治国,小则可修身。”</p>
赢垚:“先生对秦国的所见所感如何?”</p>
荀子:“秦国地理环境优越,民众质朴,官员勤恳。然秦政仅为霸者之治,非王者之治,荀子:“尚存改进之空间。秦政过于注重富国强兵之术,而忽视仁义之术。长此以往,秦国虽强,亦有忧患。”</p>
赢垚:“先生一直强调仁义之兵,然秦国非仁义之兵,却能四世有胜,兵强海内,威行诸侯,先生作何解释?”</p>
荀子:“做事需明本末源流。决定战争胜负之关键在于政事,而将帅、军队乃末节。仁义乃政事之本,若君以仁义施政爱民,百姓必愿为君效死。商汤流放夏桀,非只在鸣条之战,其胜因早在施王政时便已种下。周武王诛杀商纣,亦非仅靠甲子日牧野之战,其胜因在周朝之管理与日常治理中便已显现。故治国不可唯重权谋,而弃仁义、礼义。权谋可得一时之胜,仁义则可保国家长久。”</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老派小说网【l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秦,我鬼谷传人》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